今年年初,國家明確提出到“十四五”末,我國電動汽車充電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形成適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能夠滿足超過20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可以預計,未來充電樁市場也將釋放出巨大需求。
(資料圖片)
5月5日,工信部公開征求對推薦性國家標準《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用連接裝置第3部分:直流充電接口》的意見,新標準最核心的改變在于,增加了300A、400A、500A、600A和800A的大功率直流充電要求,必須配備主動冷卻系統(風冷或液冷)。這代表國家正在以新標準加速倒逼交流慢充退出市場,為大功率直流充電樁騰出更多市場,以提升社會面整體的充電效率。
如今,在逐步緩解電動汽車尷尬的“里程焦慮”后,為化解“充電焦慮”,不少企業都亮出了“實招”。由于液冷快充有充電速度快、充電裝備重量輕、發熱量低、安全性高等眾多優勢,研究液冷超級快充樁的相關企業在技術方面已有所突破。
韓國電纜制造商LS電纜近日公開透露,公司將繼續在國內開發液冷超快充電電纜,使用液冷方式代替傳統快速充電器的AC(風冷)方式。
LS電纜相關人士表示:“我們已經在美國和日本完成了冷卻方法的專利注冊,目前該專利在韓國正在申請中”,并補充說,“我們還致力于將產品在國內外主要市場進行商業化。”
據Detroit Free Press報道,福特汽車公司正與美國印第安納州普渡大學的科學家們合作進行一項研究計劃,有望將電動汽車在充電站的充電時間從預計25分鐘縮短至5分鐘。
在2021年11月的一份新聞稿中,普渡大學表示,領導這項研究的機械工程師伊薩姆·穆達瓦教授和他的團隊設計了一種電纜,利用液體冷卻的方法,提供比目前市場上最快電動汽車充電器高4.6倍的電流。
普渡大學的新聞稿顯示,穆達瓦教授和他的學生已經在實驗室里證明,他們的電纜可以經受超過2400A的電流。作為參考,業界最先進的充電器只能提供高達520A的電流,而消費者可以使用的大多數充電器所支持的電流都低于150A。
與此同時,國內企業也在步步跟進。
2022年4月2日,特來電官方微信公眾號發文稱,特來電液冷超充樁已經上線廣州,充電樁最高充電功率可達600kW,能夠滿足通流600A電纜的散熱,充電5分鐘便能給車輛增加300km+的續航里程。
特來電表示,目前特來電液冷超充已在廣州、深圳等地成功落地 10 臺終端設備,其中包含了高速服務區、城市公共充電站,未來還將覆蓋國道、省道等需要大功率充電的場景。
不過,據介紹,特來電液冷超充樁在站點同樣也是和其他充電樁共享功率。在其他充電樁無人使用的情況時,理論上液冷超充樁可以達到最大充電功率;而當其他充電樁同時工作時,充電功率也會受到影響,只不過液冷超充樁在對整個充電站的功率分配上稍占優勢。
今年,線纜企業同樣好消息頻傳。經過三年研究和數月嚴格測試,遠東液冷大功率充電電纜獲得了萊茵TüV在國內頒發的首張液冷充電樁電纜產品認證證書。中超控股全資子公司江蘇遠方電纜廠有限公司也收到了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新能源儲能用液冷型大電流充電電纜”這一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一面是充電功率的持續上升,動輒幾百千瓦功率的充電樁,一面是亟須滿足的散熱需求,液冷技術成為行業內公認的可靠的解決方案之一。作為充電的關鍵部件,液冷技術對充電電纜有極高要求,既要導電又要散熱,非常考驗線纜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可以說,從“新能源汽車爆發元年”發展至今,我們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目前,還有更多的線纜企業正在加速部署液冷超快充電電纜,樂觀來看,消除“充電焦慮”指日可待,投入商用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