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株洲中車時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上海中車艾森迪海洋裝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智能挖溝機——“水龍號”,在雷州半島附近海域某項目成功完成海底作業。
海纜埋設是海上風電項目的重要施工環節,直接決定了海上風電設備的服役期以及供電連續性。海上風電后挖溝施工的核心技術關鍵點,是通過傳感器系統尋找并識別事先已敷設于海底的電纜,使設備能夠準確地檢測電纜的行走方向。
“水龍號”是目前業內先進的履帶式智能挖溝機,水下機動性、適應性、挖溝能力等,比起傳統的挖溝犁更具優勢,也更適用于在后挖溝環境下對海底電纜進行二次埋設。同時,“水龍號”上搭載了全球先進的海纜探測系統,能夠精準探測到深埋于海床下的風機電纜并且實現高精度定位,有效探測距離可達10米,在風電場等風浪較大的海域,也能輕松發揮出優勢。
此次,“水龍號”挖溝機所施工的項目,共包括5條已經敷設于海床上的風機電纜。該項目所處海域,海況復雜,還存在海床松軟易陷落等諸多不利作業因素。電纜外徑124毫米至145毫米,且敷設已久,傳統的采用攝像頭進行視覺觀察的方式完全無法分辨之前施工的挖溝痕跡。
在這樣的環境下施工,無疑是對“水龍號”綜合性能的一次嚴峻考驗?!斑@也是一次證明公司技術實力和品牌競爭力的機遇,我們定當全力以赴。”面對可能的困難,公司項目團隊針對性地制定了“挖溝機——船舶”協同配合方案,在多次實踐驗證后,“水龍號”智能挖溝機最終高效率、高標準地完成了項目埋纜施工。
本次海上施工作業中,“水龍號”成功完成后挖溝鋪纜5根,挖溝鋪纜的速度達到每小時200米至500米。海底項目施工期間,曾多次經歷臺風、季風、大潮、急速洋流等天氣因素考驗,項目人員發揮技術專長,對設備性能進行優化調整,使“水龍號”具備了優異的施工能力與海況適應性,最終保證了項目的按期保質完成。
“水龍號”智能挖溝機解決了風電海纜后挖溝作業的難題,讓該項目順利通過竣工驗收,也為該公司后續項目的實施起到了關鍵的案例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