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信息 >  >> 
世界快看:光纖到桌面是局域網的必然發展趨勢(二)

時間:2022-10-09 16:00:21    來源:千家

編者按:


(資料圖)

作為20世紀人類社會所取得的最偉大的技術成就之一,光纖通信技術是人類向信息化時代邁進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石。如今,由光纖組成的網絡已經把世界上的各個國家、各個城市連接在了一起,地球成為了真正的“地球村”。光纖正在把各個小區、各個大樓、各個家庭連接在一起,組成一張強大的“信息高速公路網”。

武漢一網萬聯科技公司堅信,光纖到桌面是局域網的必然發展趨勢,為此提出了全光纖局域網(CNFTTD,光纖到桌面)解決方案,并發明86面板型ONU系列光纖到桌面產品。為了廣大讀者和客戶加深對全光纖局域網(CNFTTD,光纖到桌面)解決方案的了解和理解,我們組織編寫了“光纖到桌面是局域網的必然發展趨勢”系列文章(共5篇),分別從“光纖的傳輸距離”、“光纖的傳輸帶寬”、“光纖的生產成本”、“光纖的彎曲半徑”、“光纖的施工效率”等方面展開分析與討論,這是本系列的第二篇文章,以饗讀者。

光纖的傳輸帶寬越來越大

根據“信息論之父”香農的信道容量極限理論計算,單根光纖的容量極限超過100THz。

如何利用如此巨大的光纖帶寬?

主要有兩種方法:

一種是提高光纖傳輸碼速,如:155Mbps,622Mbps,2.5Gbps,10Gbps,40Gbps等;

另一種是波分復用(WDM)。所謂波分復用,就是將光纖的各個傳輸波段(O、E、S、C、L、U六個波段)按照一定的間隔,如:1.6nm(200GHz)、0.8nm(100GHz)、0.4nm(50GHz)等,分隔成很多較小的頻帶,這就叫波分,然后把每個頻帶的中心頻率作為載波,用它來承載各個不同碼速的光通路。在一根光纖中同時傳輸多個波長的光通路,這就叫復用。

提高光纖傳輸的碼速與通信制式、光纖傳輸設備有關。

光傳輸網的演進路徑如下:

20世紀80年代初,準同步數字系列(PDH)設備商用化,這個時期光纖開始代替電纜,數字傳輸取代模擬傳輸,PDH主要有兩大系列標準:

1)E1,即PCM30/32路,2.048Mbps,歐洲和我國采用此標準。

2)T1,即PCM24/路,1.544Mbps,北美采用此標準。

因為PDH沒有世界性的標準(歐洲、北美和日本的速率標準均不同),也沒有世界性的標準光接口規范;結構復雜,硬件數量大,上下電路成本高,缺乏靈活性;網絡運行、維護和管理能力差;要滿足現代電信網絡的發展需求,一種結合高速大容量光傳輸技術和智能網絡技術的新體制呼之欲出。

1988年,國際電話電報咨詢委員會(CCITT)(現ITU-T)接受了SONET概念并重新命名為SDH,SDH是通信技術中的傳輸技術,成為同步數字體系,是目前骨干網、接入網中應用最廣的傳輸技術。

SDH的基本傳輸單元就是STM-1,往上依次有STM-4,-16,-64,-256等,都是四倍關系。

STM-1光接口——155Mbps

STM-4光接口——622Mbps

STM-16光接口——2.5Gbps

STM-64光接口——10Gbps

STM-256光接口——40Gbps

SDH技術與一些先進技術相結合,如光波分復用(WDM)、ATM技術、IP over SDH技術等,使SDH網絡的作用越來越大。

統一標準助力光纖到戶發展

1995年,為了加快推進光纖應用于寬帶接入業務,BELLSOUTH、BT、France Telecom等網絡運營商共同發起成立了全業務接入網聯盟(FSAN),希望能提出一種統一的光接入網設備標準。

1997年,根據FSAN的建議,ITU-T(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分局)推出了APON技術體系,也就是G.983.1標準。

2001年,FSAN和ITU-T對APON規范進行了升級修訂,順便改了個名,叫做BPON(Broadband PON,寬帶無源光網絡)。

2003年,在FSAN的建議基礎上,ITU-T頒布G.984標準,也就是GPON(Gigabit-able PON,千兆比特無源光網絡)。

2004年,IEEE(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正式推出了IEEE 802.3ah標準,也就是EPON(Ethernet PON,基于Ethernet以太網的PON)。

光纖骨干網和無源光網絡(PON)的高速發展徹底解決了光纖通信最后1公里的問題,極大促進了光纖到戶(FTTH)的普及和應用。

目前,中國光纖到戶用戶數超過4億戶,全球其他國家光纖到戶總用戶數3億戶。光纖到戶(FTTH)的普及和應用讓普通老百姓都能感受到光纖的優越性能,享受信息高速公路的通暢與高效。

關鍵詞: 發展趨勢 波分復用 光纖傳輸 無源光網絡 傳輸帶寬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