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通蘇嘉甬高鐵浙江段在浙江省寧波市舉行開工儀式,標志著世界最長高速鐵路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鐵路大橋的正式開工建設,全線計劃總工期5年。
通蘇嘉甬高鐵又稱新建南通至寧波高速鐵路,將是長三角地區為數不多的縱向高鐵大通道,歷史性地快速串聯長江口、太湖、杭州灣。鐵路線自南通西站起,經江蘇省張家港市、常熟市、蘇州市及浙江省嘉興市、寧波市,終至寧波站,全長約309.8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設站10座。其中,浙江段線路長約165.9公里,包含嘉善北、嘉興南、海鹽、慈溪、莊橋站,終于寧波市區。
鐵路全線控制工程,杭州灣跨海鐵路大橋長約29.2公里,是世界最長、建設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跨海大橋,也是世界第一座跨越強潮海灣、超低阻水率、全埋置式承臺基礎的高速鐵路跨海大橋,布置為雙線鐵路,大橋主體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大橋由北航道橋、中航道橋、南航道橋、北引橋、海中引橋及淺灘區引橋構成。北航道橋為主跨450米斜拉橋,中航道橋采用兩個主跨均為448米的三塔斜拉橋,南航道橋為主跨364米斜拉橋。
杭州灣跨海鐵路大橋建設規模大,科技含量高,是我國又一舉世矚目的超級跨海工程,建成后將成為中國高速鐵路跨海大橋的標志性工程之一。
19年前,中交二航局作為參建主力,參建當時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公路大橋。如今,該公司重回故地,再戰杭州灣,成功中標長約32.8公里的通蘇嘉甬鐵路第4標段。該標段包括杭州灣跨海鐵路大橋南航道橋19.315公里,慈溪特大橋A段13.457公里,同時承擔標段內138孔大跨徑預制箱梁運輸與架設,7.8公里長南岸淺灘區棧橋,橋面附屬工程以及無砟軌道道床、軌道精調等施工。
據中交二航局項目總工郭迎茍介紹,大橋建設面臨諸多挑戰:杭州灣是世界三大強潮海灣之一,建橋條件受水文、氣象、地質等自然環境影響大;橋梁結構新穎,部分結構在跨海橋梁中首次應用,無先例可循,施工技術難度大;橋梁工程有效作業時間短,復雜海洋環境下施工效率低,工期緊張;海上高空作業多,施工所需的大型機械設備、工程船舶多,施工安全風險高;橋梁穿越錢塘江河口海洋生態紅線區,生態環保要求高。
大橋由中鐵大橋院與中國鐵設聯合體勘察設計。據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總工程師肖海珠介紹,為盡量保護環境,對跨海大橋尤其是淺灘區引橋段,優化橋梁設計、加大橋跨,最大限度減少對灘涂濕地的占用和破壞;合理進行施工組織設計,將對經濟魚類及濕地鳥類的影響降到最低;開展了防止鳥撞橋梁等專項論證,對橋梁體量、結構形式、防護色和燈光控制等進行專項設計和優化。
一直以來,杭州灣的存在將長江三角洲分隔成了南北兩岸,城市之間流通不暢,長三角兩個工業“重鎮”——寧波與上海相距近150公里。2008年,杭州灣跨海公路大橋的建成,解決了寧波繞道杭州、往返路程增加120多公里的難題,顯著提升了寧波在長三角交通運輸中的地位。
作為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中沿海鐵路客運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南通至寧波高速鐵路建成后將填補區域路網短板,優化長三角地區高速鐵路網布局,密切蘇錫常地區與杭州都市圈、東南沿海地區間的聯系,對推動長三角地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具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