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信息 >  >> 
1000kV駐馬店—武漢特高壓交流工程施工忙

時間:2022-12-15 10:47:59    來源:中國電線電纜網

目前,國家電網已累計建成29項特高壓工程,在運在建工程線路長度4.6萬公里,累計送電超過2.5萬億千瓦時。預計到2030年,國家電網跨區跨省輸電能力將由目前的2.4億千瓦提高到3.7億千瓦以上,為各類清潔能源發展提供堅強網架支撐,在保障電力供應、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資料圖)

12月12日,在湖北紅安縣,1000kV駐馬店—武漢特高壓交流工程6標段3S215號塔組塔現場機器轟鳴,施工正酣。

“A鉤停,A鉤向內。”湖北送變電工程公司操作員徐俊文在平臂抱桿操作室內,邊操控按鈕邊通過對講機與施工班組長龔俠溝通。通過面前的屏幕,徐俊文密切關注吊裝情況,操作吊鉤將鐵塔構件穩穩地吊裝就位。

“機械化組塔的施工效率比人工作業提高1.5倍。”龔俠介紹,該標段組塔運用了雙平臂落地抱桿和汽車起重機兩種機械化施工方式。以往,人工組立一基180噸重、110米高的鐵塔需要28人施工20天。如今,采用機械化方式組立同類型鐵塔只需20人施工10天,既省時又省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強化目標導向,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針對特高壓建設開展施工技術手段創新,通過機械化施工提高建設效率。

工程建設現場處處是技術創新帶來的改變。以前,老式深基坑一體化提土裝置僅能滿足孔口直徑1.8米以下的深基坑挖孔作業要求,而駐馬店—武漢特高壓工程6標段基礎孔口直徑普遍在2~2.6米。湖北送變電工程公司創新研發的大孔徑新型深基坑一體化提土裝置,可用于2.6米大孔徑基坑挖孔作業,和舊式裝備相比,提高施工效率1.2倍,目前已用于多個特高壓工程建設。

在1000kV武漢變電站配套500kV送出工程建設中,國網湖北電力中超建設管理公司使用集控智能可視化牽張設備、系留照明無人機以及智能手環等設備,大大提高了工程建設效率。該工程也因此獲評國家電網有限公司2022年度現代智慧標桿工地。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強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確保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國網湖北電力扛牢電力保供責任,今年參與了多項特高壓工程建設。我們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持續開展特高壓施工技術創新,提升施工安全水平,為特高壓工程早日投運作貢獻。”國網湖北電力特高壓辦專責郭力馳介紹。

加快建成華中特高壓交流環網,提升大電網資源配置能力,是保障湖北能源電力可靠供應的重要條件。通過機械化施工,國網湖北電力減少白鶴灘—浙江特高壓工程湖北段人工挖孔樁基礎320個、懸浮抱桿組塔87基,實現荊門—武漢特高壓工程全線、南陽—荊門—長沙特高壓工程湖北段基礎施工和組塔100%采用機械化施工方式,將該公司負責建設的特高壓工程標段組塔施工機械化率提升到93.5%。截至目前,該公司今年已完成特高壓線路基礎建設1068基,組塔2286基,架電纜線1926千米,參與建設的陜北—湖北、白鶴灘—江蘇、南陽—荊門—長沙三個特高壓工程已經投產送電,白鶴灘—浙江特高壓工程湖北段、荊門—武漢特高壓工程正在竣工驗收。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有關人士表示,駐馬店—武漢特高壓的建設,將推動輸電技術和裝備升級,打造特高壓工程“升級版”。加快特高壓工程建設,可有力拉動上下游企業發展,以乘數效應帶動經濟增長,經濟社會效益十分顯著。駐馬店—武漢工程采用我國自主研發、國際領先的特高壓輸電技術,具有輸電容量大、距離遠、損耗低、占地省的突出優勢。

據了解,駐馬店—武漢工程于今年3月正式開工,計劃2023年建成投運。工程起于駐馬店換流變電站,止于武漢換流變電站,新建同塔雙回1000kV輸電線路281公里。其中河南段共5個標段,長210公里,411基桿塔,橫跨駐馬店、信陽2市7縣。該工程是河南省2021年7月20日暴雨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啟動以來,投資最多、電壓等級最高、輸電容量最大的電網建設項目。作為華中“日”字形特高壓交流電網重要組成部分,工程建成后將有效提升河南電網安全保障和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對促進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揮重要作用。

關鍵詞: 工程施工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