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1000千伏福州—廈門特高壓交流工程建設現場,電網建設者們正在加緊架線施工,確保工程建設順利推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新型電力系統是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和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載體。福建是新型電力系統省級示范區之一,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立足電源品種結構優、綠色轉型基礎好等獨特優勢,圍繞“源網荷儲協同、科技創新支撐、體制機制賦能”,立足長遠、適度超前、科學規劃,以打造“三大三先”(打造東南清潔能源大樞紐、高能級配電網大平臺、“數字閩電”大生態,實現清潔發展水平領先、安全穩定水平領先、效率效益水平領先)省級高質量發展示范電網為目標,高標推進新型電力系統省級示范區建設,把福建省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打造東南清潔能源大樞紐 提升電網安全穩定水平
福州—廈門特高壓交流工程于2022年3月開工建設,新增變電容量600萬千伏安,新建雙回1000千伏輸電線路238千米,目前已完成鐵塔組立589基。該工程計劃于今年底建成投運,可提升福建電網外受電能力400萬千瓦,促進沿海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發電開發利用,提高華東電網供電可靠性。
新型電力系統中,水、風、光等非化石能源發電將逐步成為裝機主體和電量主體。與煤炭方便遠距離運輸不同,水、風、光等資源只能就近轉化為電能,再通過電網送到用電負荷中心。這樣一來,推動跨省跨區輸電通道“聯網”、省內主網架“補網”,提升電力資源配置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國網福建電力立足福建省資源稟賦、區位優勢,提出打造東南清潔能源大樞紐,完善省內主干網架結構,形成分層分區、適應性強的“四縱三橫、沿海雙廊”主干網架,打造電力安全保供的堅強堡壘;加快構建堅強送端電網,推動建設聯結長三角、對接粵港澳、輻射華中腹地的跨省跨區聯網工程,服務清潔能源高效送出,推動清潔能源在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
同時,國網福建電力圍繞“主網垮不掉、配網不停電”目標,實施配電網提升三年行動,加快建設“數字閩電”,打造高能級配電網大平臺,將配電網升級成為高能級能量配置樞紐和高能級能源服務平臺,支撐接入各電壓等級、各類型電源和負荷,兼容各形態電網運行方式。
系統靈活調節 提升清潔發展水平
近年來,福建風能、水能、核能等清潔能源發展迅速。截至2022年末,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4541萬千瓦,占全省發電裝機容量的比重超過60%。
能源種類多樣、清潔能源占比超過60%的局面下,如何科學調度,保障高效消納?
國網福建電力利用先進數字技術實現了對清潔能源發電全息感知、精準預測,提高系統靈活調節能力,支撐高比例清潔能源高效利用。
福建水電資源豐富,但受資源散、主體多等因素影響,水庫群的調峰能力未能充分發揮。隨著新能源電源大量并網,電網調峰能力亟待提高。國網福建電力建設了水電與新能源時空互補運營平臺,構建跨流域清潔供能“調節池”,全覆蓋接入全省50884座分布式光伏電站、5273座小水電站的運行數據,實現了小電源可觀可測,提升清潔能源發電功率的預測精準度,實現清潔能源連續多年保持全額消納。
4月18日至19日,閩江上游流域出現明顯的降雨過程,水口電站水庫迎來了今年首場洪水。國網福建電力調控中心與水口電站密切配合,利用數字孿生平臺,精準掌握水口電站流域雨水情及洪水流量,進行“洪前發電預騰庫”,增加了2.42億立方米的臨時防洪庫容,約可增發電量3000萬千瓦時,水能利用率達100%,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水口電站扼守閩江干流中段,日夜不停輸送綠色清潔能源。國網福建電力建設數字孿生平臺,開展水能控業務全過程數字化映射、智能化模擬,通過閩江上游超百個落地雨監測站點和智能監測終端,可獲取未來10天徑流預測和24小時流量預報,洪峰提前9小時的預報精度提高至90%以上,實現閩江水情預報“流域一張圖”,提升水能利用率。
依托數字孿生平臺,水口電站年可節水增發電量約5億千瓦時,實現了發電防洪兩不誤。
微配網融合發展 新能源消納更靈活
隨著越來越多的風、光等新能源接入電網,發電出力無法控制。如何解決新能源的間歇性、隨機性和波動性,成為平衡電力系統的最大挑戰。在這一過程中,微電網建設成為提高電網靈活性的有效手段。
4月3日14時,在福建省南安市翔云鎮,建筑屋頂上一塊塊的光伏發電板將太陽能轉化成電能。同一時刻,國網泉州供電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顯示,位于翔云鎮的福建省首個臺區組共享儲能型微電網的光伏發電出力達到當天的出力峰值1120千瓦,光伏發電就地完成消納。
臺區組共享儲能型微電網是國網福建電力探索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示范工程之一。翔云鎮是典型的高比例分布式光伏電源接入鄉鎮,截至2022年底,該鎮超過三分之二的公用變壓器臺區接入了分布式光伏電源。
2022年6月,國網福建電力在翔云鎮試點建設臺區組微電網,為公用變壓器臺區組配置儲能供電系統和電池管理系統裝置,并應用交直流轉換技術、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和智能融合終端,組成共享儲能型微電網,實現臺區間柔直互聯、靈活互濟。微電網運行以來,試點區域的分布式光伏發電實現100%就地消納,且臺區儲能實現彈性增容14.3%。
此外,通過臺區組共享儲能型微電網,白天光伏發電的富余電量會自動存儲至儲能系統或跨臺區消納;晚上用電負荷增加時,儲能系統自動釋放電能,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為分布式光伏發電高效、靈活消納提供了樣板。
國網福建電力圍繞新能源友好并網、分層分群調控、大電網與微電網融合發展,結合地區發展特色和實際需求,因地制宜布局一批微電網示范項目,深化柔性直流、交直流混聯、能量優化配置、配微協同運行控制、精準預測等技術應用,打造城鎮、海島、園區、鄉村、校園等多類型微電網(群)示范形態。
位于寧德市三都澳的福建首個海上漁排風光儲微電網示范項目,集光伏發電、風力發電、儲能、數字能源管理系統等于一體,可實時監測各能源子系統的運行情況,進行源網荷儲優化協調控制、多種可再生能源互補和優化管控,實現海上漁排不間斷供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