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體記者 劉薇
“我們好好地騎著電動車,一條狗突然就追上來,照著我的腿就是一口!”近日,泉州16歲中學生小丁(化名)意外遭遇狗咬。
據了解,春夏之交,隨著天氣變熱,被犬咬傷的幾率逐漸升高,犬傷患者有所增加。醫生提醒,99%的人狂犬病病例是由狗傳播的,預防狂犬病,避免犬傷是關鍵。一旦被犬抓咬傷,立即用肥皂水沖洗并及時去犬傷門診就醫。
(資料圖)
兩中學生騎車外出
一條狗突然追上來
“五一”小長假的前一天晚上,中學生小丁在同學的攙扶下,走進了豐澤區泉秀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犬傷門診。
“被狗咬傷的男生話不多,倒是他的同學非常生氣,一直在指責狗主人。”當晚接診的是該中心醫務科負責人孫晉榮主治醫師。兩個孩子告訴他,當時他們騎著電動車外出,準備去吃飯。突然,路上竄出一條狗追著他們跑,追上后直接咬了小丁的右小腿!“孩子們說那狗是家養寵物,脖子上拴著繩。狗咬人后,一名老人緊跟著出現,竟牽上狗繩直接走了,連句道歉都沒說。雖然生氣,但他們不敢耽擱,趕到犬傷門診。”
所幸,小丁當時穿著長褲,多了一層保護。經檢查,小丁的右小腿被咬破皮,未見明顯出血,屬二級暴露。醫護迅速為他清洗、消毒傷口,接種疫苗,并打破傷風加強針。
給寵物狗狗換衣服
六旬夫妻被咬傷手
這邊,小丁好端端騎個車,被別人家的寵物狗咬了;那邊,一對六旬夫婦,卻被自家養的寵物狗咬了。
前幾天,孫晉榮醫生接診了一對老夫妻,一位左手被抓咬傷,一位右手被抓咬傷。所幸,兩位老人傷勢不重,孫醫生為他們沖洗了傷口,接種狂犬疫苗,并進行破傷風預防。
“兩位老人說,是被家里的寵物狗咬的。當時,他們正幫孫子的寵物狗換衣服,可小狗很不配合,一下就把兩位老人給抓咬傷!”孫醫生告訴海都記者,因為打不打疫苗這件事,老人和他們的孩子當時還起了點爭執,好在老人最后聽了勸打了疫苗。
春夏之交
犬傷患者逐漸增多
據了解,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屬于人畜共患性疾病,臨床表現為特異性恐風、恐水、咽肌痙攣、進行性癱瘓等。狂犬病的發病率雖然很低,但危害極大,一旦發病,病死率幾乎是100%。這也是狂犬病引發廣泛關注和造成恐慌的主要原因。
“春夏之交,天氣逐漸變熱,犬傷的發生率也逐漸升高,犬傷患者近期有所增加。”豐澤區泉秀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科負責人孫晉榮主治醫師分析,一方面,人們的戶外活動時間延長,穿著衣物漸少,手臂、腿部暴露的幾率增加;另一方面,隨著氣溫升高,寵物也容易暴躁,可能會發生攻擊人的意外情況。“最近,我們每天大概會收治10名被犬或貓等動物抓咬傷的患者,其中,年輕人被家養寵物抓咬傷的最多,還有部分患者是在戶外活動時,被別人養的寵物狗或流浪貓狗抓咬傷。”
孫醫生建議,為避免被貓狗等動物抓咬傷,不要主動去招惹動物,特別是流浪貓狗,避開瘋狗。不要在動物吃飯、睡覺、生病、看護幼崽時去打擾或驚嚇它們。當狗狗生氣或害怕時,要躲著走。如果沒拴狗繩的狗到了跟前(且感覺有危險時),要站著不動;萬一摔倒,采用蜷起來的姿勢不動。一旦被狗或貓抓咬傷,立即用肥皂水沖洗并及時去犬傷門診就醫。
【小貼士】
被動物抓傷或咬傷后該如何處理?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確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動物咬傷、抓傷、舔舐黏膜或者破損皮膚處,或者開放性傷口、黏膜直接接觸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組織。
孫醫生強調,狂犬病雖然病死率極高,但經過規范的暴露后處置也幾乎能做到100%預防。被動物抓傷或咬傷后,應該這樣處理:
一洗:20%的肥皂水和流動水交替沖洗傷口至少15分鐘,然后再用生理鹽水沖洗;
二消:徹底沖洗后,用含碘制劑或其他具有病毒滅活效力的皮膚黏膜消毒劑進行消毒;
三免疫:盡快到就近醫療機構接受正規的暴露后處置和進行疫苗的接種。
被哪些動物咬傷需要打狂犬病疫苗?
犬是我國人類狂犬病的主要傳染源,其次是貓。根據我國目前的狂犬病流行情況,致傷動物傳播狂犬病的風險可分三個等級:
高風險:(1)犬、貓;(2)流浪的或野生的哺乳動物;(3)蝙蝠。我國屬于狂犬病高風險地區,因此,建議被高風險動物致傷后,一律開展暴露后預防處置。
低風險:牛、羊、馬、豬等家畜,兔形目(兔)、嚙齒動物(鼠)。被低風險動物致傷后是否進行暴露后預防處置,應根據當地流行病學情況,一般不建議開展暴露后處置。若當地發現有低風險動物不明原因死亡,或發現低風險動物有狂犬病的情況,建議按照高風險動物處置。
無風險:所有哺乳動物以外的動物不傳播狂犬病,如龜、魚、鳥類、昆蟲等,被其致傷后屬于無風險暴露,無需進行狂犬病暴露后預防處置。
人與人之間的一般接觸不傳播狂犬病,但與狂犬病病人密切接觸,需暴露后處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