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6月3日,一場中華傳統明制漢婚儀式在叢臺公園舉行,來自社會各界的20對新人身著傳統禮服、攜手相伴,在現場親友和眾多市民的祝福下,共締白首之盟。這場集體婚禮由叢臺區民政局舉辦。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古城邯鄲,叢臺之下,20對新人身穿明制婚服,在親朋好友和前來觀禮市民的共同見證下,他們舉行了一場古典又浪漫的中式集體婚禮。
以歷史為媒,以古都為證
6月3日上午,叢臺公園東門廣場上,紅色幕墻上寫著“移風易俗幸福叢臺”。不到10點,場地內外人頭攢動,這里正舉辦一場中式公益集體婚禮。看到新娘們的鳳冠霞帔,觀禮的市民紛紛拿出手機記錄下這浪漫的一刻。
一大早,新人小寧和愛人來到叢臺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工作人員為他們化妝、穿衣。當穿上工作人員準備好的禮服后,小寧覺得“太美了”,于是和愛人來到叢臺下拍照“打卡”。
小寧說:“很喜歡中式禮服,一直夢想著穿上鳳冠霞帔拍照,沒想到今天穿上后這么漂亮。”
新人小高是在叢臺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辦理結婚登記期間,得知叢臺區要辦中式集體婚禮,就報名參與進來。她覺得:“辦中式婚禮是一種新風尚,參與到集體婚禮中,更加喜慶、有趣。”
“咔嚓,咔嚓”小杜以叢臺為背景給愛人拍下一張張照片。盡管今天有不少新人同場,但在他的眼里,“媳婦今天最美”。
“禮者掌燈,步入華堂。”良辰吉時,伴隨著古典民樂,20對新人沿紅地毯緩步走向舞臺。
喜事新辦,為婚姻作序
“新的時代,新的理念,新的文明風尚。20對新人作為引領社會風尚的踐行者,自覺移風易俗、弘揚文明新風,懷著對愛情、婚姻、未來的共同理想,攜手同心、相約一生,在愛情的扉頁上留下最美麗、最燦爛、最真誠的青春印記,為廣大青年做出了榜樣和表率,真心為你們高興,真心為你們慶祝,真心為你們祝福,愿你們夫妻恩愛,白頭偕老!”到場領導嘉賓為新人致辭、證婚。
“合巹,就是用一分為二的兩個瓢盛酒,以新婚夫婦多子多孫為美好寓意;葫蘆是苦的,盛上甜酒對飲,就是希望新婚夫婦在日后的生活中同甘共苦、相敬如賓。”現場司儀說,
“夫妻同心,其利斷金。同心鎖的心形預示夫妻二人心心相印……感念父母養育之情,長輩教誨之恩,向父母鞠躬……”
看到這個場景,新郎的母親郭女士眼眶濕潤了,“兩個孩子就在臺上舉行儀式,他們家庭和睦、幸福美滿是我們最大的心愿。一起舉行中式婚禮,非常有意義,給我們留下了美好印象。”
“天上雙星并,人間兩玉夸,輕寒融繡幕,從此頌宜家。”婚書上的美好詞句也見證著這場初夏的婚典。
“中國的古典婚禮注重喜慶的氛圍,傳統的婚禮服飾為紅色,象征著喜慶幸福,新娘的禮服上還繡有鳳凰的圖案。古代傳統文化里有意義有特色的禮節還是應該弘揚繼承,因為這畢竟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我們在今天的儀式中予以保留。”叢臺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工作人員介紹。
“古都邯鄲,處處流淌著古風遺韻,彌漫著浪漫氣息。20對新人在大家的共同見證下,喜結連理,建立家庭,為自己也為彼此找到了人生的歸宿,這是愛情的升華,更是責任的開始。”證婚嘉賓致辭時說。
新人小高說:“今天我們許下白首之約,讓我們感到婚禮不僅僅是一種儀式,也更是一種責任。”整場婚禮充滿了莊重與溫馨,既兌現愛的承諾,又為他們的婚姻作序。
移風易俗,婚禮新風尚
“整場集體婚禮沒有豪華婚車,沒有送親、接親的忙亂,這場婚禮流程雖然簡單,卻充滿儀式感。”新人小王說。
從相識相戀到步入結婚殿堂,雙方父母都非常支持小李夫妻參加本次集體婚禮,同時父母也支持他們“不要彩禮,只要幸福”的觀念。
“感情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不能讓高價彩禮成為幸福的籌碼,我們和親家會各自給他們小家庭一筆‘啟動金’。”新人小高的媽媽告訴記者。
新人小杜激動地說:“今天能參加這場婚禮感到非常有意義,形式新穎、流程簡約,弘揚和傳播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今后一定會做婚俗改革的代言人,引導身邊更多的青年人樹立簡約的婚姻價值觀。”
“倡導婚事改革,弘揚新型婚禮……我們將自覺帶頭,做好婚俗改革、移風易俗的表率。”儀式結束后,新人們還一同發出“倡導文明婚俗弘揚時代新風”的倡議。
“希望廣大青年朋友們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把勤儉持家作為見證愛情的必修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營造自由平等、節儉文明的婚嫁新風,構建適齡婚育、優生優育的新型婚育文化,積極參與到移風易俗、婚俗改革的進程中來,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美好。”在證婚人的祝福中,20對新人的中式集體婚禮舉辦得溫馨浪漫、簡樸熱烈。
叢臺區民政局工作人員表示:“我們舉辦這次活動旨在倡導婚事新辦,倡導文明節儉、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下一步,我們將不斷地豐富活動形式,積極引導廣大新人樹立正確的婚姻家庭觀,將婚事新辦簡辦,倡導婚俗新風尚,讓移風易俗成為每一個人的自覺行動,共同營造簡樸、純潔的社會風氣。”
邯鄲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曹楚琦/文 郝群英 范文平/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