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梅縣區畬江鎮積極探索農業發展新模式,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堅持生態優先,充分發掘各村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種植、養殖及農產品深加工等特色產業,激發農村產業發展動力,為當地特色農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資料圖片)
正值鱸魚上市的時節,農戶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攝影:何森垚)
眼下正是鱸魚上市的時節,位于梅縣區畬江鎮成山村的鱸魚養殖基地,負責人葉運強正忙著喂養鱸魚,只見他把飼料撒進魚池內,鱸魚競相躍出水面,活力十足。
“我們養殖的鱸魚叫大口黑鱸,肉質鮮美細嫩,魚刺少,營養豐富,受市場歡迎。”葉運強告訴記者,他與鱸魚結緣,也是機緣巧合。
葉運強是畬江本地人,魚塘所屬的這片區域是他從2021年開始承包的,總占地面積1000多畝。“我本身是做農業的,但水產養殖這方面可謂一竅不通,也沒有經驗。”他坦言,有一次經朋友介紹了解了大口黑鱸,聽起來有前景,他便買了一批魚苗進行試養。
據介紹,大口黑鱸是一種肉質鮮美、抗病力強、生長迅速、易起捕、適溫較廣的名貴肉食性魚類。
作為我國近年來價格行情較為穩定、養殖利潤較為可觀的魚品種之一,大口黑鱸養殖產量逐年穩步增長,被廣泛稱作“第五大家魚”。
鱸魚肉質鮮美細嫩,魚刺少,營養豐富,頗受市場歡迎。(攝影:何森垚)
“從體型來說,大口黑鱸屬于紡錘狀,它稍微短一些。而我們常規的鱸魚,比如江河鱸魚,則比較細長,是屬于棒狀的。”梅州市農林科學院水產研究所副所長關磊介紹。
雖然是養育新手,但葉運強一點也不馬虎。記者看到的魚塘與普通魚塘不同,中間地段多了兩條“跑道”。
魚塘底部安裝推水機,借助推水機的力量,增加魚的運動量,達到仿野生養殖的效果。(攝影:何森垚)
“為了優化水質,我引用附近水庫的飲用水進行養殖,同時在魚塘底部安裝推水機,借助推水機的力量,推動兩條"跑道’的水來回流動,增加魚的運動量,達到仿野生養殖的效果。”葉運強說。
為養殖出更加優質的鱸魚,葉運強不定期聘請珠三角的養殖專家到場指導,一有時間就帶團隊外出交流和學習。同時借助科技,葉運強在手機上安裝了APP,隨時隨地觀看養殖畫面,還能實時控制增氧設備,增強了養殖的高效性和便捷性。
“今年鱸魚產量大概有一萬斤,品質還不錯,目前不著急擴大養殖規模,還是想把品質做好,畢竟還是新手,等模式成熟了,我計劃帶動當地農戶一起養殖。”葉運強說,當前自己正在摸索一套適合梅州山區養殖大口黑鱸的模式,希望能走出一條集養殖、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系統化產業發展之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