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優秀的紀錄片可以幫助孩子擴寬視野,能激發他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也能讓他們對生活有更多新的思考。從語文到數學,從科學到藝術……給大家推薦五部紀錄片,希望在暑期能帶給孩子另一種有價值的學習。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字”從遇見你》
適合年齡:5+
集數:25集
一句話推薦:當漢字有故事,你一定會想要去了解它。
在紀錄片《“字”從遇見你》中不難發現,原來每個漢字背后都大有乾坤。這部紀錄片一共25集,每集講一個漢字,單集5分鐘。它從最基本的漢字開始,結合孕育漢字的生活情境與歷史場景,故事化地講述漢字的來源和流變,挖掘漢字背后的文化密碼。
如何解決孩子“識字難”“識字慢”的問題,這部紀錄片就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在今天語文課堂上,對漢字講授主要集中在音、形、意上,而對背后的文化內涵很少進行展開。當孩子接觸了類似這樣的漢字科普,會有助于他們對漢字、文本的理解和思考。
《典故里的科學》
適合年齡:5+
集數:25集
一句話推薦:教你科學辯證歷史典故背后的“真與假”。
《典故里的科學》總共只有5集,每集25分鐘,體量不大,非常適合孩子觀看。它通過科學驗證、理論分析、實證探究等方法對我們習以為常的那些歷史故事進行解讀,看究竟能不能夠實現。
比如,諸葛亮憑借20艘草船,真能“借”來10萬支箭嗎?唐代的皇家快遞真能在七日之內,讓楊貴妃吃到新鮮的荔枝嗎?六七歲大的司馬光,如何用一塊大石頭,砸缸救人……攝制者通過復原歷史年代的現實條件,借助現代科學的技術手段,考慮人為因素偏差,歷經模型計算、實驗分析和合理推演,從多個角度來推斷論證。例如在對“司馬光砸缸”的驗證中,節目就從“器物、技術、物理”三個角度對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進行了探究與還原。這部紀錄片能讓孩子重新審視歷史典故背后的“真與假”,了解中國古代生活方式以及科技的發展。
《被數學選中的人》
適合年齡:6+
集數:25集
一句話推薦:那些被數學選中的人會告訴你數學有多美。
《被數學選中的人》是一部五集的紀錄片,每集25分鐘。它從數學與人的關系出發,介紹數學作為最基礎的學科對于人類文明進程的意義。通過現實生活中數學的體現,如計時、建筑、音樂、天氣預報等,介紹數學的應用,帶領孩子領略數學之美,感知身邊無處不在的數學。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能從這部紀錄片中領悟到不同東西。低年級孩子能初步了解數學發展史和數學家、科學家的軼事和成就。高年級就能理解數學與各學科的關系,引發他們對為什么要學數學的思考。
《此畫怎講》
適合年齡:6+
集數:5集
一句話推薦: 跟著“畫中人”了解中國名畫。
假如唐代名畫中的人物能開口說話,他們會說些什么?《此畫怎講》是國內首部名畫真人秀,選材于14幅中國美術史上的人物畫,以“古畫活起來”的形式,用畫中人物的口吻,普及名畫鑒賞知識。
這部紀錄片一共30集,每集5分鐘。它共選取了文人畫、仕女圖、院體畫等不同類型,講述從五代南唐到清代中后期,具有時間跨度的14幅知名人物畫,能讓孩子在輕松中了解中國名畫,解鎖歷史知識。
《像烏鴉一樣思考》
適合年齡:5+
集數:20集
一句話推薦:學會自己找尋解決問題的方式。
《像烏鴉一樣思考》是一部非常適合鍛煉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紀錄片。正如紀錄片的名字所說,紀錄片只希望把思考的問題和方法教給孩子們,而不是簡單粗暴地把正確答案說出來。
這部紀錄片每集10分鐘,一共20集,每個視頻分為三個板塊:在觀察中思考、德德尼翁動畫和蒼井優的思考練習,多種多樣的形式結合在一起,就是引導娃完成對某一種科學現象的“觀察、假設、實驗、評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