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蓮花樓》迎來大結局,關于李相夷的生死去向,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有人說李相夷活下去了,也有人說李相夷身中劇毒必死無疑。大家用不著爭論,這就是一個開放式的結局,相當于給觀眾制造了一個懸念,你說他是生也好,是死也罷,都是成立的。
不過,最后的結尾,我認為有一個地方拍得不錯,但也有一個地方,拍得不夠好,具體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必須承認,開放式的結局這一點安排得很好,如果導演還要拍第二部,可以順其自然地銜接上。可如果讓李相夷領了盒飯,那么第二部怎么拍呢?沒了李相夷這個靈魂人物,那就沒有后面的故事。
另外,用開放式來安排李相夷的結局是最合適的。我們可以這樣想象,如果導演明確地告訴我們,李相夷最后活了下來,全劇以大團圓結尾,那么似乎太俗套了,因為這是很多電視劇慣用的結尾方式。
而如果導演明確地告訴我們李相夷死了,那又太悲涼了,跟整部劇營造出來的輕松瀟灑的氛圍不和諧,所以又不能直接告訴觀眾李相夷死了,那么最好的方式就只能是以開放式結尾,這個設定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結尾處也有一點拍得不好,是什么呢?我個人認為,劇情稍顯拖沓。我想象中的結尾,應該是笛飛聲趕到東海赴約,可是沒有等來李相夷。這個時候漁夫出現,將李相夷的絕筆信交給笛飛聲,笛飛聲看完信后,望向大海,這個時候片尾曲響起,劇情到這里,立即收尾,這應該是一個不錯的結尾。
可最后的結尾是,東海之約,來的不僅有笛飛聲和方多病,還有一大堆武林人士,人太多就有點破壞意境了,這群人不應該出現。而除了笛飛聲必須出現,最多再加一個方多病。
第40集之后,又出了一個5分多鐘的番外篇,也沒必要,因為開放式的結尾在笛飛聲收到絕筆信的那一刻就形成了,后面的劇情就是多余的,只會讓大結局顯得拖沓,這一點做得不好。
總而言之,雖然《蓮花樓》多多少少存在一些問題,但相比這些年誕生的武俠古裝劇,這部劇應該算是拍得不錯的,好評明顯多于差評,反正我是認認真真追完了,能夠讓我追完的電視劇,那可真是寥寥無幾。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