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信息 >  >> 
“小水管”連著“大民生”!紅寺堡水務公司提水質、堵滴漏,城鄉居民用水更舒暢

時間:2023-08-18 16:11:09    來源:寧夏日報

魯家窯水廠


(資料圖)

8月17日,吳忠市紅寺堡區弘德村村民楊小花擰開水龍頭,打算淘米做晚飯。院子里洗衣機轟鳴,微風浮動,撩起晾衣繩上斑斕的衣衫,馨香撲鼻,她不禁說:“水干凈清透,洗出來的白衣服不泛黃、彩色衣服更鮮艷,看著人心情都好……”

2020年,寧夏水投集團紅寺堡水務公司實施了自主創新科研項目,持續在改善水質上下功夫,不僅讓紅寺堡區城鎮居民飲水更安全,還要更有品質。

水務工作人員通過移動綜合管理平臺查看數據

走進魯家窯水廠,升級后的水廠加藥加氯系統正在作業,自控式加藥不僅節省了成本,還提高了藥物投放精準度,為長期穩定的優質供水、安全供水、降低物耗等方面取得顯著的效果。2021年,紅寺堡水務公司實施水廠O3-BAC系統的接觸池及生物掛膜技術的研發,該項目通過實施對臭氧的接觸溶解、臭氧投加量控制及炭濾池中的活性炭有效完成生物掛膜及濾池的運行維護等問題進行探討改造。

據介紹,通過采用“接觸池+微氣泡發生器”進行處理,可以更有效地對酚類、MIB2等物質大分子有機物進行分解,水中的COD、土霉味去除率可達25%。同時,采用生物掛膜技術,可以在1個月內完成掛膜過程,能有效改變西北地域存在的水溫低,掛膜困難且不完整的問題,使生物濾池可以快速投入使用,降解有機物。

供水管網漏損是困擾城鄉供水工程高效運行的一大頑疾。“不僅浪費了部分取水、處理和輸配的成本,若管道出現漏損而長時間未被發現,則會影響建筑物和路面交通安全,嚴重時會造成人員和物質損失,影響城市的生產和生活。”該公司技術負責人楊占江說。

“小水管”連著“大民生”。紅寺堡水務公司重點以降漏為主,輔助漏損組織管理、制度流程、隊伍建設、軟件系統、績效考核等方面的建設,充分利用DMA計量分區對供水區域實行網格化管理。漏損物聯網監測系統V1.0構建起了漏損控制長效管理體系,采取主動的漏損治理措施,提升管網漏損控制水平,降低管網漏損率,實現管網漏損系統運行維護的信息化與自動化。

水務工作者在水廠膜車間查看生產數據

2023年,紅寺堡水務局與紅寺堡水務公司,督促供水廠和各受益村及水管人員四級聯動,本著“不落一村、不漏一戶、不留死角”的工作要求,對全區5個鄉(鎮)64個行政村覆蓋的供水管網設施進行“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多輪次拉網式排查,累計巡查供水主管網20余公里,村級供水管網30余公里,及時消除供水主管網安全隱患10余處,檢修受益村入巷供水管網凍管、水壓力不足30余處,維修群眾入戶管跑冒滴30余處。

為進一步抓執行促落實,紅寺堡區立足群眾需求,針對保障農村人飲安全供水,多輪次開展農村人飲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著力解決百姓用水難題,全力保障農村安全供水,真正把“暖民心”的飲水工作落到實處。(寧夏日報記者 裴云云 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關鍵詞: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