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我國能源革命的重磅規劃文件出爐。
3月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兑巹潯穼κ?、新能源、氫能等發展,提出了一系列目標。
作為“十四五”時期加快構建現代能源體系、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藍圖和行動綱領。確定了哪些目標?有何新布局?可促進哪些賽道發展?
明確五方面主要目標
《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現代能源體系建設五方面主要目標。
能源保障更加安全有力,到2025年,國內能源年綜合生產能力達到46億噸標準煤以上,原油年產量回升并穩定在2億噸水平,天然氣年產量達到2300億立方米以上,發電裝機總容量達到約30億千瓦。
能源低碳轉型成效顯著,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五年累計下降18%。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發電量比重達到39%左右,電能占終端用能比重達到30%左右。
能源系統效率大幅提高,單位GDP能耗五年累計下降13.5%。到2025年,靈活調節電源占比達到24%左右,電力需求側響應能力達到最大用電負荷的3%到5%。
創新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十四五”期間能源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新增關鍵技術突破領域達到50個左右。
普遍服務水平持續提升,人均年生活用電量達到1000千瓦時左右,天然氣管網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
展望2035年,《規劃》提出,能源高質量發展取得決定性進展,基本建成現代能源體系。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綠色生產和消費模式廣泛形成,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在2030年達到25%的基礎上進一步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成為主體電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取得實質性成效,碳排放總量達峰后穩中有降。
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規劃》合理分解細化發展指標,把任務落實得更具體,設置“加快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專章,以及“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推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減少能源產業碳足跡”“更大力度強化節能降碳”等專節,以專欄形式提出了“十四五”時期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重點工程,將碳達峰工作有關任務要求落實到具體任務、行動和工程上,將有力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推動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三方面推動構建現代能源體系
“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八個字,是現代能源體系的核心內涵,也是對能源系統如何實現現代化的總體要求。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孫傳旺表示,該規劃出臺意味著未來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已經明確,對“十四五”加快建設能源強國的整體布局已經非常清晰。
《規劃》從三個方面推動構建現代能源體系。一是增強能源供應鏈安全性和穩定性。“十四五”時期將從戰略安全、運行安全、應急安全等維度,加強能源綜合保障能力建設。二是推動能源生產消費方式綠色低碳變革。重點是做好增加清潔能源供應能力的“加法”和減少能源產業鏈碳排放的“減法”,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能源消費模式。三是提升能源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在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方面,《規劃》指出,加快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加快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建設,積極推進黃河上游、新疆、冀北等多能互補清潔能源基地建設。開展風電、光伏發電制氫示范。鼓勵建設海上風電基地,積極發展太陽能熱發電。因地制宜開發水電。推動金沙江上游、雅礱江中游、黃河上游等河段水電項目開工建設。實施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等重大工程。到2025年,常規水電裝機容量達到3.8億千瓦左右。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到2025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達7000萬千瓦左右。
為推動更大力度節能降碳,《規劃》提出,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在城市公交等領域應用,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20%左右。全面推動車樁協同發展,推進電動汽車與智能電網間的能量和信息雙向互動,開展光、儲、充、換相結合的新型充換電場站試點示范。
此外,在優化能源資源市場化配置方面,《規劃》指出,加快構建和完善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有機銜接的電力市場體系。進一步向社會資本放開售電和增量配電業務。推動非化石能源發電有序參與電力市場交易,試點開展綠色電力交易。引導支持儲能設施、需求側資源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同時,加快完善天然氣市場頂層設計,構建有序競爭、高效保供的天然氣市場體系,完善天然氣交易平臺。完善原油期貨市場,適時推動成品油、天然氣等期貨交易。
“十四五”時期將進一步發揮好科技創新引領和戰略支撐作用,增強能源科技創新能力,加快能源產業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推動能源系統效率大幅提高,全面提升能源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專家:新能源賽道前景廣闊
“十四五”能源規劃的名稱相比“十二五”“十三五”有了新變化,在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看來,這實質上是反映了新階段發展形勢、發展要求的變化。增強能源供應鏈安全性和穩定性、推動能源生產消費方式綠色低碳變革、提升能源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這三個方面既是“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建設的重點,也是“十四五”能源規劃的創新點和亮點。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嘉庚創新實驗室研究員林伯強表示,加快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的同時,新型儲能和氫能也是新能源產業的重要一翼,也將同步發力。
長城證券認為,在綠色低碳發展大趨勢下,新能源行業發展前景廣闊,優質企業將快速擴張規模。新能源儲能市場蓄勢待發,有望開啟千億級市場空間。相關部門明確提出推動解決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資金缺口問題,新能源運營商現金流有望改善。同時,峰谷價差拉大后,抽水蓄能運營商有望通過現貨市場獲得超額收益。此外,分時機制落地后,儲能經濟性明顯提升,市場規模有望擴大。同時,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在全球范圍內的迅速提升,也將側面推動電化學儲能的放量發展。
氫能權威專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研究員景春梅表示,雖然目前氫能產業缺乏獨立、完善的支持政策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實施細則,但氫能產業規劃和氫能產業標準體系等配套政策的推出,將為氫能產業發展進一步鋪平道路。隨著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推廣,用電成本有望持續下降,當前和未來都可推動氫能源和新能源耦合發展。
關鍵詞: “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 國家發展改革委 原油年產量 國家能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