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行業,從未有如今天這般焦灼。
一方面,光伏裝機高歌猛進,行業天花板不斷被抬高。2021年,我國新增光伏裝機54.88GW,創下歷史新高,并連續9年穩居世界首位。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測,2022-2025年,我國年均新增光伏裝機將達到83-99GW,這意味著接下來我國光伏行業還有著龐大的增長空間。
另一方面,無數熱錢涌動,行業不均衡不協調的矛盾極其尖銳。無數行業外部企業跨界光伏,巨額投資屢見不鮮,整個行業顯示出難以言表的狂熱狀態。從2020年起,光伏原材料多晶硅一路暴漲。進入2022年,業界本以為隨著硅料產能釋放,價格也能隨之下降,但事與愿違,當前硅料價格已呈現出十四連漲的夸張局面。
作為行業龍頭企業,隆基股份深耕行業二十余年,引領行業成長,也被行業重塑。當前的光伏產業形勢,對隆基來說是新的發展機遇,同時各種風險擾動也給企業發展帶來沖擊。
動蕩與風口,狂熱與迷茫,針對光伏市場和中國區銷售情況,記者近日專訪了隆基股份中國區總裁劉玉璽,面對諸多行業熱點問題和技術創新、風光大基地建設,劉玉璽抽絲剝繭、逐一拆解,向業界展示了隆基的答案。
記者:當前光伏行業有兩個重要趨勢,一是再度興起垂直一體化,二是N型技術正在快速普及,對此隆基是如何看待又是如何應對的?
劉玉璽:多年來,隆基一直追求“科技引領、穩健可靠”,風險控制、穩健經營是我們的第一優先級。對于垂直一體化,隆基很早就開始做了,因此在產品質量與供應能力上極大地保障了客戶價值。但需要強調的是,因為追求穩健,在一體化中,隆基也只聚焦于自己懂的賽道,在不擅長的領域我們有優質的合作方和長期采購協議,我們可以確保對客戶的穩定供應。
對新技術與新產品,隆基從來不去賭哪一條技術路線,而是對每一項技術都去做投資和研究,做深厚的儲備。這么多年,從多晶到單晶,從單面到雙面,從166到182,隆基每出一個新產品或一項新技術,之后都會成為行業的共識與潮流,可見隆基對產品與技術的把控能力。光伏技術,你可以永遠相信隆基。
記者:在3060雙碳目標指引下,國家出臺了“風光大基地”建設規劃,在這方面隆基是如何看待的?又有何動作?
劉玉璽:我們看到現在大基地項目規劃和建設有幾個趨勢,一是“從‘企業申報’為主導轉向‘統一規劃、統一招標’為主”,二是“從綠色發電轉向綠電+生態治理,推動基地從單一電站到多能互補協同發展”,三是“煤電改造加速,煤電新增裝機重點圍繞風光大基地進行配置”。基于以上三個趨勢,我們認為在大基地項目的規劃和建設過程中,央國企會起到引導和主導的作用。
參與大基地項目的央國企基本都是隆基中國地區的戰略級客戶,不論是已經開始動工的第一批大基地還是尚處在籌備階段的第二批大基地項目,隆基都在積極參與,提供數字化、智能化服務為大基地項目從設計、建設、運營到維護的全生命周期進行賦能支撐。
在設計階段,隆基能夠大幅提高數據采集效率(可達人工的5-10倍)和數據精度,配合自研的設計軟件,可縮短項目周期并結合實際應用場景準確選型;在建設階段,我們可通過AR/VR等技術輔助安全監督、進度跟蹤、質量管控及工程驗收;在組件生產方面,隆基已建立全方位、自動化、數字化的產品質量管理體系,并應用行業領先的技術標準和加嚴的可靠性測試,確保組件產品質量安全可靠;在運營期間,隆基研發的電站智能運行管理系統可實現運行數據自動采集分析和預警、故障聯動分析定位、調度控制以及智能診斷與建議,這將在節省人力成本的同時提高管理效率。
此外,隆基正致力于通過源網荷儲、多能互補、綠電綠氫等可持續解決方案打造以光伏系統為主的新型電力系統。隆基已開展的所有工作都旨在協助央國企客戶建設質量可靠、技術領先、收益可觀的大基地項目。
記者:針對大基地的組件供貨與常規項目有什么不同?大基地項目的發電質量要如何保障?
劉玉璽:風光大基地多建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這些地區由于具有光照強、風力大、降水少、蒸發量大、土地貧瘠等特點,對光伏設備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光伏組件在生命周期內的載荷壓力和考驗,主要來自于暴雪、強風等極端氣候,目前玻璃的厚度基本固定,導致版型越大載荷勢必受到影響。因此組件版型增長一定要有個限度,超大版型在很平整的地區,用通用簡單的電站設計方案,BOS端成本可能會降低一些,但如果考慮到電站效率的精益解決方案,超大版型與一般大組件幾乎沒有差別,而其帶來的風險卻是大幅增加的。因此大基地項目不能只看粗淺的初始投資估算,更要做風險的長期考量。
記者:您是如何看待當前光伏供應鏈價格趨勢的?
劉玉璽:去年因為硅料嚴重供不應求導致價格大幅上漲,直接推高了組件價格,尤其是10約、11月達到峰值(以182組件為例價格已經2.1元/W),近期,組件原材料的成本又開始新一輪漲價,硅料價格已經持續14周上漲,EVA光伏玻璃價格漲勢也很明顯,3月內漲幅即超過17%,所以組件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
但是,從市場端來看,組件的需求規模反而有增無減,根據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2022年1-3月央國企光伏組件的集采規模近45GW,已經超過2021年全年央國企集采規模的40GW。此外,我們預計2021年及之前新增的大量硅料產能將在2022年下半年陸續釋放,將會緩解目前硅料供給失配的情況,屆時硅料價格觸頂后會小幅下降。同時,硅料降價會向產業鏈下游傳導至組件端。因此從多方面考慮,我們對今年光伏市場增長持較為樂觀的態度。
記者:前幾日隆基宣布在內蒙古自治區產業鏈項目已開工,這是否意味著隆基在中國地區已做好準備蓄力待發?
劉玉璽: 中國地區一直是隆基的優勢地區,進一步完善產業鏈的布局,也是為了更好地為客戶提供服務。目前隆基在寧夏投資建設的光伏產業集群是隆基國內7大產業集群最大的之一,包括6個工廠,分別是:銀川隆基光伏、銀川單晶工廠、銀川切片工廠、銀川電池工廠、銀川組件工廠和中寧單晶工廠。
隆基在寧夏、青海、內蒙等地也積累了豐富的荒漠光伏電站建設經驗。在寧夏太陽山建設了風光互補示范項目,取得了良好的多能互補效果;在青海,也積極開展了新能源系統穩定性提升的探索。上述工程為今后大基地的建設產生了良好的示范效應。
近日,隆基全產業鏈項目落子內蒙古,隆基也將充分利用內蒙古資源優勢,用高效可靠的產品助力降本增效,為建設國家新能源產業發展示范基地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全產業鏈基地也會為風光大基地的建設提供便利優質的服務。此次項目開工,既是隆基“不領先,不擴產”發展戰略的具體落實,為建設國家新能源產業發展示范基地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