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電纜網訊】2022可再生能源補貼支出不如預期,產生大缺口。據悉,2022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資委同意設立北京、廣州可再生能源發展結算服務有限公司,解決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問題。
北京、廣州可再生能源發展結算服務有限公司將由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分別牽頭負責成立,并分別隸屬于兩家央企。兩家新公司為自主經營、獨立核算的獨立市場主體,與輸配電業務有效隔離,不影響電網公司正常生產經營和財務狀況。其定位是,承擔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管理業務。不以盈利為目的,將在財政撥款基礎上,補貼資金缺口按照市場化原則通過專項融資解決,專項融資本息在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預算中列支。
而早在2022年3月24日,財政部網站也曾發布《2022年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表》,其中2022年本級支出7183億元,較2021年增加4048億元。彼時,有研究機構測算,僅靠可再生能源電費附加收入,到2022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補貼歷史欠賬將達到3800多億元。這個數字可能無法解決所有的歷史欠補,同時未來幾年依然會存在補貼缺口。為從根本上解決可再生能源發展補貼的問題,當時相關部門給的一個方案是,將由國家財政一次性支出3500億元,這部分就是新增的2022年財政預算資金,同時由電網企業舉債1500億元,合計5000億元,專門用于解決可再生能源歷史欠補和未來幾年補貼缺口問題。
然而,另一個事實是,我國“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增速似乎有所下調。2022年6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中國氣象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等9部委聯合印發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下稱《規劃》)。
《規劃》并未提出具體裝機目標,但是提出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發電量達到3.3萬億千瓦時左右。并提出,“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量在全社會用電量增量中的占比超過50%,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實現翻倍。這意味著,“十四五”期間,全社會用電量增量中仍然有接近50%比重來自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指煤電和核電)。這低于外界對于“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發展占比的預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