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專題 >  >> 
國有企業要傳承紅色基因 打造高質量產業工人隊伍

時間:2022-01-24 13:57:11    來源:工人日報

觀點:國有企業要傳承紅色基因,扛起高質量發展的國企責任,通過堅定思想遵循、厚植文化自信、強化責任擔當,引導職工凝心聚力,打造一支高質量產業工人隊伍。

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已經開啟。國有企業要傳承紅色基因,扛起高質量發展的國企責任,引導職工凝心聚力,致力打造一支高質量產業工人隊伍,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應有貢獻。

守正:堅定思想遵循

科學理論武裝,目標“同”向。堅持真學促深化,落實“第一議題”制度,注重干部領學、專題研學、個人自學相結合。建立班組常態化學制度,組織黨的創新理論進企業、進車間、進班組,運用新媒體打造“指尖上的黨校”,“線上+線下”進一步強化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堅持真用促轉化,把深入學貫徹黨的創新理論與黨中央決策部署結合起來,與企業改革發展結合起來。通過一系列活動載體,把學從“課堂”搬到“車間”,從“講臺”移到“現場”,引導廣大職工把學成效轉化為推動工作的科學思路、管用舉措和強大動力。

堅定理想信念,思想“同”心。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把解決好廣大職工群眾的思想“總開關”問題放在首位。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加強黨史學教育,弘揚黨和人民在各個歷史時期奮斗中形成的偉大精神。注重夯實思想政治引領工作底盤,針對當前價值觀念多元、多樣、多變的特點,面向全員開展對象化、分眾化、互動的形勢任務教育。

踐行初心使命,行動“同”步。始終堅持用黨和國家賦予的職責和使命擦亮底色。注重融合黨領導下的行業發展史、奮斗史,引導教育職工深刻領悟“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偉大事業”。強化心系“國之大者”主動自覺,始終堅持“國家利益至上”的核心價值觀。

鑄魂:厚植文化自信

文化引領,把航導向。一流的職工隊伍需要優秀的文化來武裝。加強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國有企業把航導向的基礎工作。積極推進價值理念體系化,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企業價值理念體系,注重全方位貫穿、深層次融入,日常教育宣貫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深化以職業道德為重點的“四德”建設,引導教育職工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注重推進職工家庭、家教、家風建設,開展“最美家庭”“最美孝星”評選,廣泛開展志愿活動,展示新時代職工文明形象。

文化傳承,弘源致遠。深沉而厚重的文化積淀是國企寶貴的財富,必須做好繼承、發展與升華。大力弘揚偉大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注重聯系行業發展史,引導教育職工自覺肩負起歷史責任和歷史擔當。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引導職工用模范先進的崇高精神鞭策自己,煥發勞動熱情、釋放創造潛能。繼承發展好企業自身優秀文化,引領青年職工重溫老一輩軍工人“國為重、家為輕,擇一事、終一生”的家國情懷。

文化踐行,入腦入行。推動建立健全黨委領導、行政支持、工會運作、職工參與的職工文化共建共享機制,充分發揮文化在“樹風氣、聚人氣、鼓士氣”中的重要作用。將文化植入戰略,讓企業文化所展現出來的導向力、凝聚力、創新力、約束力成為企業發展戰略順利實施的重要推動力量。將文化融入管理,實現從“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提升。深化專項文化與業務融合,將企業的價值理念融入制度建設,轉化為具體的工作標準、崗位職責和行為規范。

聚力:強化責任擔當

立足崗位提能力。適應崗位要求不斷提高職工隊伍技術能力,推進職工教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開展技能大師進學校、名師進企業“雙師工作室”建設,讓職工學技術有臺。制定完善技術工人培養規劃和培訓制度,加大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提高產業工人隊伍中技能人才比例。適應崗位變化不斷提高職工隊伍的創新能力。開展課題攻關、技能競賽、技術比武等,搭建產業工人技術技能創新臺,不斷增強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思維,以滿足復合型崗位需求。

聚焦建功添活力。搭建職工展示自身價值和事業發展的舞臺,圍繞國家重大專項實施、科研生產經營管理重難點任務深入開展主題勞動競賽,舉辦職工技能運動會等,引導職工臺建功、崗位成才。完善競賽組織、績效評估和激勵機制,將職工人生價值融入企業高質量發展,實現事業成功、人生出彩。大力培育、選樹勞動模范和企業工匠,激勵廣大職工見賢思齊,把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實干中。

突出保障強動力。體面勞動,讓產業工人有地位。暢通產業職工參政議政渠道,增加產業工人在各級各類代表大會和委員會中代表、委員的比例,加大產業工人在群團組織掛職和兼職的力度。全面發展,讓產業工人有臺。突破年齡、學歷、資歷、身份等限制,加大技術工人評價選拔力度。建立健全首席技師制度,提高關鍵崗位、關鍵工序技術工人待遇,完善向一線產業工人傾斜、多勞多得、優質優酬的收入分配制度,獎勵有突出貢獻的技能人才。舒心生活,讓產業工人有權益。全面深化“安康杯”競賽活動,加強困難產業工人幫扶救助。做好“互聯網+”普惠服務,發揮職工文體活動中心作用,拓展公益服務功能,打造方便快捷、務實高效的服務職工新途徑、新通道。

(作者為中國航發南方工業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

關鍵詞: 國有企業 高質量產業 產業工人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