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生機勃發的時節到來了。在這無限春光里,雄安新區,這座拔地而起的新城朝氣蓬勃。
雄安新區設立五年來,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進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和河北省人民政府戰略合作落地,牢牢扭住雄安電網建設這個“牛鼻子”,為雄安新區大規模建設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當好電力先行官,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打造世界一流城市電網。
規劃引領——新區供電可靠性達到世界一流水平,配網網架創新采用“雙花瓣”結構
在雄安新區成立的第五個年頭回望,雄安新區規劃編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關注度最高、動用機構最多、涉及領域最廣、集聚人才最多的一次城市規劃編制”。電力規劃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提出了一系列與這座城市相匹配的指標。
胡平是國網河北電力發展策劃部規劃二處處長。2017年,全國數百名一流電力專家一次次密集研討。胡平參與其中,感受著每次研討中嚴謹扎實的調研,激烈務實的討論。“我們在為雄安新區量身定制世界一流城市電網規劃。”他既興奮又深感責任重大。
隨后,雄安新區電力規劃迎來兩個關鍵節點——
2017年6月25日,河北省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國家電網公司參與雄安新區規劃的頂層設計。“供電可靠性全區99.999%”“100%清潔電源保障”“電能終端消費比重超過50%”等一系列世界領先指標提出。
2018年5月,國網河北電力受托編制河北雄安新區電力專項規劃。規劃團隊建立了一種全新的城市配網網架結構。“我們把白洋淀荷花花瓣層疊交錯和線路交疊運行的方式相結合,給它起名叫‘雙花瓣’。”胡平及眾多的規劃參與者為這個浪漫的名字傾注了心血,而讓規劃落地成為更具挑戰的工作。
國網河北電力緊鑼密鼓細化各片區、各組團電網規劃,構建形成雄安電網“1+9+N+1”規劃體系;主導編制《河北雄安新區規劃技術指南》電力分冊和雄安新區電力用戶用電導則,為建設世界一流城市電網構建了全電壓、全覆蓋的保障體系。
2021年9月24日,雄安新區首個配網“雙花瓣”高可靠供電示范工程在雄安商務服務中心正式投運。在保證負荷100%轉供的條件下,各段線路最大負載率可以達到83.3%,故障段自動隔離,可確保商務服務中心年均停電時間少于21秒。
雄安質量——電網建設過程全數字化,供電服務智慧可靠,打造電網高質量發展樣板
電網與城市同生共長,發生在新區更加宏闊的發展過程和建設空間中。
在容東片區,一處街角公園格外引人注目。高低起伏的綠丘之上,中式亭臺走廊別具一格。綠丘之下是一座220千伏變電站——劇村城市智慧能源融合站。它創新應用變電站覆土空間復合利用模式,集能源設施、生態景觀、創新科技等于一體,站內實現了北斗、5G、數字人民幣等多種新業態融合發展。無論是工程建設過程還是后期運營,每個細節都對標“雄安質量”。
回看建設過程,全站66根鋼柱柱身直線度和安裝垂直度誤差均控制在3毫米以內,684根鋼梁的現場梁柱連接檢測、梁兩端安裝孔距誤差控制等12項指標高于國際標準。
體驗站內服務,搬運機器人、插拔槍機器人配合默契,全程無人“自動泊車+自動充電”,智能交費等設備實現全業務全天候自助辦理,碳管理服務中心運行河北省首個“碳達峰、碳中和”監測平臺,高標準承辦全省首批降碳產品簽約。
劇村變電站成為新區公共服務一張亮眼名片,是樣板卻不是唯一。
電網人為工程建設搭建了過硬的保障體系——自主研發雄安電網數字化工程管理平臺(EIM),建成投運雄安檢儲配一體化物資中心,成立國家電網公司首個工程質量數字化實驗室……
五年來,新區投運雄安—石家莊特高壓工程,建成世界首個特高壓雙回環網。張北—雄安特高壓工程連接河北兩翼,雄東、雄安兩座500千伏變電站接連開工,現狀電網、目標電網首次實現拉手成環,綜合管廊首批電力艙線纜投入運行,數字化主動電網“站園片村”樣板工程發揮示范效應。雄安電網全電壓等級建設高質量推進。
不僅僅電網在建設,在塔吊林立的新區,數百個項目同步開展,供電服務能否及時跟進?
2021年4月,國網河北電力在新區成立“獲得電力馬上辦”辦公室。
——緊跟新區建設時序,為200多個重點項目送去“及時電”,五年累計完成接電容量223.98萬千伏安,年均增幅190.62%,確保了大規模建設施工用電。
——主動對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企業,為企業“精準畫像”,實施“一企一員一案”,客戶辦電“一證受理”,全面滿足企業多元化、個性化、高品質的用能需求。
——全力保障民生用電,集中完成容東片區回遷送電,90天完成234座配電室驗收送電和3.5萬塊戶表安裝;部署全景可視化智慧保電平臺,圓滿完成530余次重大活動保電任務。
一項項工程,一次次服務,電網與這座新城越來越緊密地融合在一起。
能源轉型——探路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建立綠色能源供應體系,繪就新區藍綠底色
《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提出,“堅持把綠色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普遍形態”“建設天藍、地綠、水秀美麗家園”。
這一目標的實現并不容易。
位于雄安新區白洋淀的水村王家寨一直以來依靠燃煤取暖。2020年,雄安新區全面建成“無煤區”。王家寨穩定用能的難題亟待解決。
難題破局——作為雄安數字化主動電網“站園片村”樣板工程示范項目之一,2020年10月10日,王家寨綠色智能微網示范工程啟動建設。項目核心技術涉及源網荷儲統籌和對大量設備的群調群控,而這些技術也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技術。
半年多的時間里,多個技術難關陸續被突破。2021年5月20日,一張家庭、鄰里、村莊三級綠色智能微網在王家寨運行起來。王家寨實現了本地清潔能源消納和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兩個100%”,鄰里級微網可實現365天不間斷供電。
“淀里的水更清澈了,游客更多了,我們這水村再也不會停電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雄安新區王家寨村黨支部書記王軍感慨。
繪就新區藍綠底色,電力推動能源轉型。
從供給側持續發力:每年超70億千瓦時的綠電直送雄安,泛雄安新區有源配電網探索建設,虛擬電廠平臺上線運行,雄安高鐵站站房屋頂光伏為新區帶來首筆國際綠證交易……
從消費側不斷創新:6萬余戶居民采用“煤改電”方式取暖,首座新能源綜合供應站、首個重卡換電站、白洋淀首座電船充電站等陸續建成,引導用戶低碳用能的電力綠色積分體系逐步構建。
不止于此,綠色建造理念也在新區的電網建設中推廣。在雄安,張北—雄安特高壓工程是“國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已建成的變電站是“綠色星級變電站”,電網綠色建造技術研究中心將裝配式護坡、清水混凝土澆筑等多項創新技術推廣到更多電網工程中。
創新高地——涵養創新生態,從前沿技術率先突破到體制機制革故鼎新,創新成為發展的強大引擎
在打造高質量發展樣板的過程中,新區始終保持著昂揚狀態。創新是重要的動力。
2017年12月15日,“雄電加速度創客空間”揭牌。五年間,國網河北電力與35余家單位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形成政企聯動、產學研用合作共贏的創新生態。該公司先后組織92個聯合工作團隊1900余人次集中攻關,在光儲充、低壓直流、數字孿生等技術創新中實現突破。
作為數字孿生技術的創新應用,容東集控站已經投入運行。集控站利用數字孿生技術與新一代集控系統對劇村變電站主變壓器、氣體絕緣全封閉組合電器等232臺設備開展元件級建模,工程設計、建設階段的初始數據與新一代設備監控系統的實時數據交互融合,實現了設備運行狀況一圖全覽,全壽命信息一鍵直達,健康狀態自動評估,運行風險主動預警。
在實際作業中,雄安新區供電公司運檢中心變電運維專責張繼超有著更加直觀的體驗:“設備展示從二維變成了三維,狀態研判從‘人工經驗’變成‘數據智慧’,運維人員更少了,發現缺陷更早了,應急處置更快了,設備管理更精益了。”
數字孿生技術的創新為傳統電網運維帶來了更大想象空間。國網河北電力加快研發應用變電站、開關站、綜合管廊電力艙數字孿生平臺,打造涵蓋“站、線、變、戶”全要素的數字孿生示范體系。
雄安將成為一個全域實現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孿生建設的城市,電網也正在向著這個目標靠近。
五年中,從城市智慧能源管控系統(CIEMS)在雄安市民中心落地到直流供電在城市公寓、道路照明中示范應用,從電力北斗全替換全覆蓋率先完成到5G電力應用加快布置,從新一代電力調控技術支持系統投運到“電力看雄安”大數據多場景應用……科技創新成果源源不斷涌現。
如今,雄安已踏上新的趕考之路。今年,國網河北電力著力打造雄安質量示范、近零碳區示范、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和全面創新示范工程,當好雄安高質量發展電力先行官,為建設“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龐彥娟)(《國家電網報》2022年4月1日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