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專題 >  >> 
投資2306億元,1-3月份鋰電池新投資項目匯總統計

時間:2022-04-07 15:03:37    來源:儲能頭條

一季度,鋰、鎳等鋰電資源價格基本延續了去年年末以來的漲價趨勢,甚至政府相關部門已經喊出“抑制鋰電材料不理漲價”的呼聲,但因為僧多粥少,鋰電材料價格還是居高不下。

盡管材料價格高漲,鋰電項目卻在材料漲價聲中依然如火如荼地開展。就在一季度,十多家鋰電廠商相繼公布了24個鋰電池擴產項目,這些項目不僅顯示各個鋰電企業自身實力不俗,同時也顯示出它們的野心并不會因為原材料的價格上漲而發生改變。

裝機量超626GWh

據中汽協數據顯示:1-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2萬輛和76.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6倍和1.5倍,市場占有率達到17.9%。另外,1-2月,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累計29.9GWh,同比累計增長109.7%。其中三元電池裝車量累計13.1GWh,占總裝車量43.8%,同比累計增長50.6%;磷酸鐵鋰電池裝車量累計16.7GWh,占總裝車量55.9%,同比累計增長203.1%,呈現快速增長發展勢頭。

蒸蒸日上的新能源汽車產銷數據支撐了鋰電企業的雄心與野心。2022年一季度,各個鋰電企業新投建、新簽約項目資金高達2306億元,建設年產能達626GWh。而這其中還有數個項目未公布具體產能數據。所以今年1-3月鋰電池整體項目裝機數據要更高。這其中百億級投資項目更是頻頻出現。

其中楚能新能源是殺出來的黑馬。資料顯示,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8月6日,是恒信汽車集團全資子公司,注冊地位于武漢市江夏區,法定代表人為代德明。半年之后,在2022年1月28日,落戶孝感市臨空經濟區的恒信楚能新能源鋰電池產業園項目成功簽約。該項目總投資450億元,建設年產100GWh鋰離子電池產能。

衛藍新能源在一季度公布了一個位于淄博的400億元項目。作為固態電池生產企業,衛藍的技術前瞻也獲得投資者的青睞。3月30日,衛藍新能源完成新一輪融資,新增小米長江產業基金、華為關聯公司哈勃投資、吉利控股旗下的吉利藍色計劃等多家股東。去年11月,衛藍剛完成約5億元的C輪融資,投資方也出現了小米和華為的身影。

比亞迪以180億元將使襄陽成為比亞迪新的電池基地。這一項目執行的快速也超乎尋常。1月24日,湖北省襄陽市人民政府與比亞迪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時間僅過一個月,2月27日,比亞迪襄陽產業園《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規劃設計方案批復》《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不動產登記證明》“五證”齊發,產業園正式開工建設。一期總投資100億元,建設年產能30GWh動力電池工廠。

中創新航改名過后也大手筆分別在廣州、江門、眉山共投入500億元,建設產能超100GWh。欣旺達則宣布將在廣東珠海投資建設新能源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120億元,完成建設后達到年產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30GWh的產能。一周之后,欣旺達又宣布在四川什邡建設動力電池和儲能產業生產基地項目,項目投資80億元,建設20GWh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生產基地。億緯鋰能則選擇以荊門和玉溪作為新產能基地,投入了巨額資源,其中荊門項目投資達到126億,新建產能68GWh。

各個企業通過數字傳遞了一個信息:TWh時代將加速到來。

國外也逐漸成為主戰場

在前期錯失中國市場商機后,日韓動力電池企業都寄望在歐洲以及北美等地扳回一局。

3月4日,日本松下公司計劃在美國購買土地建設大型動力電池工廠,可能將為特斯拉生產4680電池,該工廠的投資金額或高達數十億美元。

3月14日,三星SDI與浦項集團也相繼宣布將在韓國建設一座占地6500方米的電動汽車固態電池試點生產線,布局前沿市場。

3月24日,LG新能源將斥資14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立第二個獨立的電動汽車電池廠,年產能計劃為11GWh,計劃在2024年下半年投產;同日,公司與美國汽車制造商Stellantis簽署協議,將在加拿大成立合資公司并建立第一個大規模的國內電動汽車電池制造廠。據悉,LG新能源目前還正在與通用汽車在美投建第三、四電池廠,加上最新發布的投資計劃,公司現已在北美確保了每年超過200GWh的產能。

與此同時,我國的企業也在向國際市場進軍。寧德時代曾經表示將會進軍美國市場,且會考慮在墨西哥、加拿大建廠。3月16日,國軒高科公告擬籌劃境外發行全球存托憑證并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計劃在歐洲、北美、亞洲等海外市場加大動力電池產能建設和配套產業建設。億緯鋰能和遠景集團則在今年一季度公布了分別位于匈牙利和北美的電池廠計劃。

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蜂巢能源、億緯鋰能、遠景集團、孚能科技等在內的一眾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已經走向海外,在海外市場搶占市場份額。但是在今年一季度有一個事件也應受到關注。

就在3月25日,有報道稱,LG新能源收到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要求分享敏感技術信息的請求。LG新能源已決定與通用汽車建立電池合資企業,并在美國設立3個工廠。但是,通用汽車在與LG能源解決方案公司進行合資企業相關的談判過程中,通用汽車稱,為了確認電池的安全,向LG新能源索取與穩定直接相關的電池輸出相關實驗數據。市場認為,如果追溯實驗數據,可能會暴露與電池設計和制造相關的關鍵知識及技術。

不僅是LG,美國福特在與SK On協商電池合資計劃時,也要求共享電池密度相關技術。顯然國外車企在與其他國家動力電池企業進行合作建廠時,并不僅僅滿足于動力電池本身,技術也是其考慮的重點。如何在此中求得衡和利益最大化,顯然這一問題應該受到走向海外的企業的重視。

電池企業向材料領域擴張成為趨勢

為穩定原材料供應,保證正常生產,各大動力電池廠也開始直接“插手”材料項目建設,加快原材料布局。

1月7日,容百科技與寧德時代簽下四年高鎳三元正極材料長單;

1月10日,億緯鋰能與藍曉科技簽訂協議,雙方將在鋰資源產業鏈進行深入合作布局,并積極參與西藏結則茶卡鹽湖鋰資源的開發利用;

1月19日,恩捷股份與中創新航簽25億元鋰電隔膜訂單;

2月8日晚,嘉元科技公告稱擬與寧德時代共同在廣東梅州市梅縣區投資設立廣東嘉元時代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用于建設年產10萬噸高能電解銅箔項目;

2月20日,寧德時代或其全資子公司將向貴安新區中科星城增資人民2.8億元,用于合資建設貴安新區中科星城“年產10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

3月7日,龍佰集團與捷威動力簽3年正負極材料訂單;

3月22日,比亞迪30億元投資鋰電材料企業盛新鋰能;

3月30日,蜂巢能源戰略投資永杉鋰業,持有后者10%股權。

受益于巨額訂單需求,鋰電池上游企業實現量價齊升,整體成績亮眼。據統計,絕大多數企業實現了凈利潤同比上漲,杉杉股份、諾德股份、德方納米、多氟多、天際股份等頭部企業凈利出現十倍、二十倍同比增長。

關鍵詞: 鋰電項目 鋰電企業 中汽協數據 新能源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