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農作物秸稈富含N、P、K、Ca、Mg等多種微量營養元素,粗纖維含量高(30%-40%),并含有木質素。它是一種具有多種用途的可再生綠色生物資源,是替代化石燃料很好的選擇。定西市是一個農業大市,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2021年農作物秸稈資源量163.84萬噸,可收集量149.62萬噸,綜合利用量133.91萬噸,綜合利用率89.5%。
我市通過科技研發、深入探索、反復實踐,利用多年的時間,在臨洮縣初步形成農作物秸稈“收集-打捆-儲藏-運輸-加工生物質固化成型燃料”的技術模式、“生物質固化成型燃料+生物質鍋爐+集中供暖”和“生物質固化成型燃料+分戶式生物質爐具+分戶式采暖”兩種農作物秸稈生物質能利用模式。以此助推農作物秸稈資源化、能源化利用,達到節約能源,減少碳排放的環境保護目標。
培育壯大秸稈固化加工企業。按照“政府主導+企業為主+農戶積極參與”的運行模式,重點對臨洮縣甘肅鵬巖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臨洮縣新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和臨洮縣勤榮馬鈴薯購銷農民專業合作社3家企業進行提升改造,扶持企業引進先進的設備和工藝,新建生物質燃料加工生產線,提升農作物秸稈固化成型燃料加工產能。通過項目輻射帶動,對區域內農戶房前屋后隨意堆置的農作物秸稈、柴草、枯枝爛葉等農村廢棄物進行收集、貯藏、運輸,加工生物質成型燃料,年新增農作物秸稈生物質燃料加工產能達到1.8萬噸以上。
著力構建秸稈收貯運體系。按照“企業主導+農戶參與”的運行模式,積極培育秸稈收儲運社會化服務組織,搭建秸稈交易平臺,實現秸稈收儲和供應能力市場化,建立形式靈活多樣的秸稈收儲運運營模式。在太石鎮、辛店鎮、新添鎮、八里鋪鎮、洮陽鎮、玉井鎮、衙下集鎮和南屏鎮等鄉鎮,依托鄉鎮建立8條秸稈收貯運回收產業鏈,每條收貯運回收產業鏈年收貯運秸稈3000噸以上。
探索形成兩種模式。在洮陽鎮和太石鎮2個鄉鎮的8個村按照“生物質燃料+爐具”分散式取暖模式,以村為單位創建生物質清潔能源供暖示范點,推廣戶用生物質爐具3000臺,促進農村地區居民溫暖過冬;在八里鋪、新添、峽口、康家集、漫洼、上營等鄉鎮推廣“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物質鍋爐”分布式取暖模式,形成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熱力服務為特征的生物質鍋爐供暖新興產業。
農作物秸稈能源化利用不僅有效治理保護了農業生態環境,還促進了農民增收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取得了較高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供稿:董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