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國網甘肅天水供電公司黨川供電所服務人員照例前往利橋鎮紅崖河菌業種植公司,檢查菌棒生產區恒溫設備用電設施。據了解,該所承擔著黨川、利橋兩個鎮的供電服務任務,供電區域1230平方公里,服務用電客戶3525戶。自2015年至今,該所保持連續六年“零投訴”紀錄。
利橋鎮位于天水市麥積區東南部,地處嘉陵江上游、小隴山林區腹地。該鎮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資源、氣候優勢,大力發展木耳產業,紅崖河菌業種植公司是其中的代表。該公司分為菌棒生產區和木耳種植生產示范區,年生產菌棒達2000萬棒,產值4000萬元。木耳種植示范區共有大棚100棟、木耳晾曬棚60棟,年需要菌棒500萬棒,年木耳產量30萬公斤,產值1800萬元。如今,木耳基地告別了“小作坊式”的生產,實現從培育、種植、采摘、晾曬、分選、包裝等全流程的標準化作業,進一步提升了木耳質量、等級。
產業發展離不開電力優質服務的支持,該公司負責人伏曉輝對一個月前的那次用電搶修印象深刻。
7月4日,天水普降暴雨,麥積區多地出現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為紅崖河菌業種植公司提供電力供應的10千伏線路因樹木倒伏而造成供電中斷。當晚20時10分,伏曉輝給黨川供電所打電話:“我們的菌棒生產區里有近100萬的菌棒正在培育中,恒溫系統最多只能停6個小時,時間再長,這批菌棒就報廢了,你們快來幫幫我們吧。”
所長杜存良和3名值守人員帶上工器具火速前往搶修現場。多條道路被洪水沖毀,無路可走,只能繞行3公里,乘坐一臺鏟車才過了河。此時已是晚上22時,生產區停電已有2個多小時。
到達現場后,搶修人員立即對線路進行排查,發現該線路67號桿受到樹木倒伏造成線路跳閘。杜存良將人員分成兩組,一組快速處理缺陷,另一組配合操作線路分段開關。經過兩個多小時的緊急搶修,菌業種植公司恢復了送電。看著廠區里又恢復了燈火通明,老杜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咱們供電服務真是沒得說,平時打個電話,電力員工就會登門服務,遇到這種搶修的情況,他們比我們還著急,真是當自己的事在干。今年我準備對產區進行擴建,到時還得麻煩咱們電力員工。”伏曉輝說。
近年來,麥積區依托區位和資源優勢,采取“企業、合作社引領、能人大戶帶動、農戶參與”等方式,持續培育壯大特色產業規模,著力打造產、供、銷一體化的木耳、蜂蜜、黃花、羊肚菌等特色產業園區。天水供電公司全力保障農業生產加工用電,大力推廣鄉村電氣化項目,以金牌服務助力鄉村振興,為地方經濟發展添動力。正如杜存良所說:“守護好村民致富的錢袋子,讓客戶用上放心電,是我們的責任。”
關鍵詞: 天水供電助力小木耳產業 用上優質電 守護好村民致富的錢袋子 資源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