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酒泉市人民政府印發《酒泉市“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其中提到:
(資料圖片)
發展目標
電力裝機及其他:建成酒湖工程配套460萬千瓦風電項目,啟動建設1000萬千瓦平價風電項目;建設1000萬千瓦以上平價光伏基地;以國家首批光熱示范項目為基礎,打造百萬千瓦級光熱基地;開工建設昌馬12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大力推進列入國家《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的阿克塞80萬千瓦、肅北東180萬千瓦等4個抽水蓄能項目前期工作,借助國家、省上實行滾動管理的政策機遇,力爭“十四五”期間再開工建設兩個抽水蓄能項目;穩步推進水電站開發,力爭建成柳溝峽、月亮灣一級、疏花干渠等水電項目;推動儲能多元利用,布局開展風儲、光儲、大電網儲等電化學儲能項目,力爭電化學儲能裝機容量達到400萬千瓦以上;建成常樂電廠二期3、4號機組200萬千瓦火電及玉門油田200萬千瓦燃氣輪機發電項目,力爭巴丹吉林沙漠基地配套煤電600萬千瓦項目列入國家規劃,并開工建設;建設玉門、金塔兩座750千伏變電站、玉門花海330千伏變電站及配套電網等工程,爭取擴建750千伏酒泉變電站、敦煌變電站和沙洲變電站工程,進一步完善酒湖直流電網配套工程,不斷提升外送能力;大力推動“隴電入滬”(酒泉玉門-上海崇明)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前期工作,力爭開工建設;積極爭取由阿克塞為起點的(酒泉-華南)第三條特高壓直流外送通道,盡早啟動項目前期工作。
產業布局
儲能——結合酒泉大型風光電基地建設,集中布置電網側大容量儲能設施,分散布置電源側儲能設施,積極推進風光水火儲一體化項目建設,支持開展不同技術路線、多時間尺度、不同應用場景新型儲能試點示范,發揮儲能在源網荷高效深度融合中的關鍵作用,增強源網荷儲配套能力和安全監管能力,推動“新能源+儲能”深度融合,增強電網和終端儲能調節能力。力爭電化學儲能裝機容量達到400萬千瓦以上,大力增強調峰能力,不斷提升綠色能源消納能力和外送水平。
重點任務
積極完善配套調峰電源建設。“十四五”期間,加大調峰火電、抽水蓄能、天然氣發電項目的建設力度。瓜州常樂二期調峰火電200萬千瓦項目建成投產,開工建設玉門昌馬12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積極開展阿克塞、肅北東、肅北黨河等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前期工作,力爭早日開工建設。建成玉門油田2×8萬千瓦燃氣輪機替代燃煤發電項目,積極推進玉門油田200萬千瓦天然氣燃氣輪機發電調峰與配套“風光儲”項目,力爭巴丹吉林沙漠基地配套煤電600萬千瓦項目列入國家規劃并開工建設。
大力推進新型儲能產業。加快推進儲能示范項目建設,積極開展風儲、光儲、大電網儲等發儲用一體的商業應用,重點發展電化學儲能,適時推進物理儲能和電磁儲能試點項目,推動儲能成本進一步降低和多元利用,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支持不同類型的儲能示范項目推廣應用,大力推進電源側儲能項目建設,積極推動電網側儲能合理化布局,積極支持用戶側儲能多元化發展,力爭電化學儲能裝機容量達到400萬千瓦以上,大力提升清潔能源外送能力。
推進能源消費方式轉變
提高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設水平。深入推進敦煌、玉門、肅州區等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設,全面挖掘新能源消納潛力,深入開展有特色的新能源利用項目示范,支持智能電網、新能源供暖供冷、新能源電能替代、新型儲能、新能源交通、分布式能源等技術在城市的利用,通過清潔能源和傳統能源的互補利用實現城市能源消費向綠色能源轉變。
積極打造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建立適應城市新能源發展的管理體系和政策機制等,推廣綜合智慧能源服務,加強配電網、儲能、電動汽車充電樁等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新能源示范城市的工作創新。
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就近高效利用。建設可再生能源綜合消納示范區,推廣可再生能源富余電力轉化為熱能、冷能、氫能,實現可再生能源多途徑就近高效利用。充分發揮儲電、儲熱、儲氣、儲冷在規模、效率和成本方面的各自優勢,實現多類儲能的有機結合。統籌推進集中式和分布式儲能電站建設,推進儲能聚合、儲能共享等新興業態,最大化利用儲能資源,充分發揮儲能的調峰、調頻和備用等多類效益。
推動體制改革和科技創新
主動統籌能源產業協調發展。堅持煤炭、石油、火電、清潔能源協同發展,鼓勵各能源行業互相補位,建立能源產業協調機制。充分發揮煤電調節性能、適度配置儲能設施、調動需求側靈活響應積極性,發揮新能源資源富集優勢,實現清潔能源電力大規模消納。
鼓勵調峰項目建設。落實省內有償調峰機制。鼓勵發電企業建設儲能設施主動調峰,培育具有需求側響應能力的用電負荷,優化統籌全網調節資源。按照省內儲能調峰政策,落實調峰調頻備用補償制度,為電力市場輔助服務提供保障機制。提升靈活調節電源的比重,建設調峰電源,發展新能源+儲能、光熱發電,提高系統調節能力。
以“兩個一體化”為核心,推動能源發展理念創新。健全科技創新治理體系,促進科技供給側和需求側、研發端和落地端暢通對接。通過“多能互補一體化”實現各類能源的優化配置,同時充分發揮配套儲能設施的調峰、調頻作用,提高外送通道利用率,降低發電成本,提升價格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