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專題 >  >> 
霍尼韋爾發布2023年一季度環境可持續發展指數

時間:2023-02-15 08:44:51    來源:美通社

更多的企業正在采用平衡的方式推動可持續發展,在推進流程變化之外采用越來越多的技術手段以實現目標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該跨行業、跨地域可持續發展指數表明,企業對實現近期和長期環境目標的信心較上一季度有所提升

亞太地區的企業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視程度高于其他任何地區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2023年2月14日 /美通社/ -- 作為全球能源和氣候轉型解決方案的領軍企業之一,霍尼韋爾(納斯達克代碼:HON)近日發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環境可持續發展指數(ESI)。該指數是針對全球減緩氣候變化行動及其他可持續發展倡議關鍵趨勢的季度性指數。該期季度指數提供了全球各行業在環境可持續發展倡議方面的企業態度和進展的對比情況。

超過750名影響可持續發展進程的商業領袖參與了這次全球性調研。其結果顯示,在過去12個月里近98%的企業在至少一個或多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上取得一定成績或巨大成功。與上個季度相比,受訪者對在2030年前實現能源效率和轉型、減排、污染防治和循環/回收等所有類別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前景更加樂觀,而這一年份是諸多可持續發展承諾的實現期限。

"盡管面臨宏觀經濟形勢帶來的挑戰,各大企業仍致力于應對氣候變化和達成可持續發展目標。"霍尼韋爾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杜瑞哲(Darius Adamczyk)指出,"雖然數據顯示受訪者對達成可持續發展目標變得更加樂觀,但我們知道決策者對各自實現目標的路徑和路線圖依然非常困惑。霍尼韋爾超過60%的年度營收來源于以積極的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成果為導向的解決方案,公司約 60%的研發投入用于以ESG為導向的創新。[1]這使霍尼韋爾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專長,從而幫助世界各地的企業即便在更加嚴峻的經濟環境中亦能達成可持續發展目標。"

此次調研的亮點還包括:

·可持續發展目標仍被企業視為首要任務,71%的企業將其列為最重要的五項工作之一(占比最高)。其中北美企業在建立長期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的表現落后于大多數其他地區。亞太地區的企業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視程度則高于其他任何地區。

·多數企業將跨地域的能源提效和轉型作為工作重點,但減排和循環/回收等方面也受到更多重視。事實上,50%的企業計劃于未來12個月內在減排方面增加20%以上的預算。

·企業界正在從主要以流程驅動目標實現的方法轉向更平衡的方法,將技術驅動的舉措和流程驅動的舉措結合在一起。雖然大多數企業專注于以改動流程達成近期目標,但是超過20%的企業正在采用結合流程和技術的平衡方法,另外有15%的企業高度依賴技術手段來實現目標。

·當前的經濟和地緣政治環境對企業成功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產生了不利影響。在上一期報告中,新冠疫情帶來的相關影響被列為達成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最大障礙,而經濟環境的不利因素及其影響目前則被列為未來12個月內的最大障礙。

"第二期霍尼韋爾環境可持續發展指數提供的新數據彰顯了各行業企業對可持續發展的態度呈現出有趣的積極變化。" 知名調查機構Futurum Research首席分析師兼創始合伙人Daniel Newman表示,"隨著宏觀經濟環境繼續促使企業提升效率,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不僅體現了達成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性,對那些重視可持續發展的企業而言,有針對性地投資于可持續發展也將帶來潛在經濟價值。"

"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利用技術整合來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這讓我倍受鼓舞。"霍尼韋爾首席可持續發展官Evan van Hook表示,"無論公司處于可持續發展進程的哪個階段,將技術驅動型舉措納入可持續發展戰略中都將加快進展。"

2021年4月,霍尼韋爾承諾于2035年前實現所有業務運營和設施的碳中和目標。公司將采取一攬子舉措,包括加大節能項目的投資、采用可再生能源、完成業務設施與公司用車的資產改良項目并利用可靠的碳信用額度等,以進一步延續公司致力于可持續發展的一貫努力。自2004年起,公司業務運營和設施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強度已減少90%以上。霍尼韋爾還承諾與科學碳目標倡議組織 (SBTi)合作制定包括價值鏈產生的其他間接溫室氣體排放(即"范圍三"排放)的科學減排目標。

在中國,霍尼韋爾同樣致力于踐行公司可持續發展承諾,并助力中國提出的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例如,霍尼韋爾安全與生產力解決方案集團旗下的蘇州工廠已成功入選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綠色制造示范名單,榮獲"綠色工廠"示范企業稱號。公司目前在有序推進另外多座工廠的"綠色工廠"認證工作。霍尼韋爾的核心業務契合中國的市場需求,公司和中國合作伙伴一起推動眾多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助力實現更加低碳、高效、安全、健康的可持續未來。

關鍵詞: 可持續發展 霍尼韋爾 解決方案 技術手段 亞太地區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