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專題 >  >> 
TUV萊茵舉辦數字創新賦能計劃啟動儀式

時間:2023-03-28 08:57:25    來源:美通社

上海2023年3月27日/美通社/ -- 3月24日,在中國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的支持和指導下,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簡稱"交流協會")與德國萊茵TUV集團(簡稱"TUV萊茵")在上海共同啟動TUV萊茵數字創新賦能計劃。交流協會副秘書長余有根,德國駐上海副總領事盧永勝(Lukas Meyer),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國際交流處處長周勤健,TUV萊茵學院與生命關懷全球執行副總裁Markus Dohm、TUV萊茵大中華區萊茵學院副總裁林小霞、TUV萊茵上海公司執行董事陸勛海(Lutz Frankholz),重慶市高新區創新服務中心主任石維娜,以及來自全國42所職業院校近百名校領導和代表出席了項目啟動儀式暨研討會。


(相關資料圖)

助推產教融合 TUV萊茵舉辦數字創新賦能計劃啟動儀式暨研討會

TUV萊茵數字創新賦能計劃是在中國教育部"中歐雙元制產教融合平臺"框架內,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與TUV萊茵共同設計實施的產教融合項目。該項目聚焦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綠色低碳三個專業領域,借鑒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理念與數字化發展經驗,圍繞"企業服務、人才賦能、院校賦能",助力學校增強"雙師型"教師素質,提升數字化綜合治理水平、研發國際通用的專業人員能力標準、提高人才培養的專業能力和實踐水平。同時,通過緊密的校企產學研合作網絡,以企業為主體推進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計劃在5年內建設25所旗艦校,輻射100所項目校。

余有根指出,職業教育必須緊密對接產業發展、技術變革和勞動力市場變化,堅持走產教融合發展之路,使職業教育更高質量、更有成效地與產業、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交流協會與TUV萊茵基于卓有成效的前期合作,共同設計實施TUV萊茵數字創新賦能計劃,助力院校提升產教融合水平,拓展校企合作深度和廣度。展望未來,交流協會將繼續推動中德職教合作,推動雙方共建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將TUV萊茵數字創新賦能計劃打造成為中德人文交流的新亮點和新典范。

盧永勝表示,數字化變革與綠色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當今時代的一大主題。TUV萊茵數字創新賦能計劃恰逢其時,能夠幫助未來就業者獲得豐富的知識、技能和實踐,實現更高質量發展,從而適應未來社會的新需求。

周勤健指出,在上海市建設高水平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建設中,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和貢獻度不斷加強,國際合作成效顯著。TUV萊茵數字創新賦能計劃是按照教育部部署,創新職業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機制的重要舉措。他祝愿項目順利實施,獲得圓滿成功。

Markus Dohm表示,TUV萊茵學院始終致力于以雙元制模式進行職業教育與培訓,促進產教融合,提升就業能力,實現可持續就業。憑借豐富的國際與本地經驗、對行業人員能力的深入理解及完善的全球服務網絡,TUV萊茵學院將持續助力中國職業院校的專業化建設,為企業培養科技創新、低碳轉型領域的可用人才。

TUV萊茵大中華區萊茵學院副總裁林小霞介紹數字創新賦能計劃

會上,林小霞介紹了TUV萊茵數字創新賦能計劃,她表示:"我們通過跨專業的培訓和賦能計劃,幫助院校提升數字化教學能力、專業建設能力以及院校治理,特別是綠色治理能力。最終,我們會對這些內容進行標準化,打造出中國職業教育的品牌,以我們的標桿、標準,幫助中資企業走向全球。"

同時,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首批13家數字創新賦能計劃建設單位與TUV萊茵簽訂框架合作協議,正式進入項目建設階段。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張進、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校長賀星岳、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副書記韓西清,分別聚焦產業學院與校企創新中心建設、產教融合、院校治理體系建設等主題,分享了前期試點項目的成功經驗。

活動期間,與會代表參觀了TUV萊茵智能實驗室、智慧能源實驗室,以及汽車零部件、化學等實驗室,展示了TUV萊茵在智能生產線、工業機器人、3D打印、機器視覺、AR/VR等前沿領域的先進檢測技術實力。

關鍵詞: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