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南寧市人民政府印發《南寧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其中提到:
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
(三)積極開發生物質能源。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積極發展垃圾發電。加快構建以發電為主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體系,優先支持日處理需求在300噸以上的縣域建設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鼓勵日處理需求低于300噸的縣域以“共建共享”等方式發展集中式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在生活垃圾中小處理規模、轉運距離長的地區探索小型焚燒爐等應用,力爭新增垃圾發電裝機15萬千瓦。鼓勵發展垃圾焚燒發電兼顧供熱的綠色發展新模式。
有序推進生物質熱電聯產。在供熱需求較為集中的工業園區和產業聚集區優先推進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建設,以供熱為主,兼顧發電,替代燃煤熱電聯產機組,充分發揮生物質能源環保效益。結合用熱需求對已投運生物質純發電項目進行供熱改造,提高生物質能利用效率,新增生物質發電裝機5萬千瓦。
探索發展生物質燃料。積極開展生物天然氣示范應用,在武鳴區等生物質資源豐富的城區、種植養殖集中區及人口聚集區,以生物天然氣為資源化利用方式,探索開展以餐廚垃圾、市政污泥、畜禽糞便和農作物秸稈等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置一體化示范項目,作為集約型處理城鄉有機廢棄物環境基礎設施,探索開展生物天然氣示范項目。探索在賓陽縣、隆安縣形成醇基燃料生產存儲基地及產業集群,推進一批生物柴油項目建設。建立專業化原料收運隊伍和機制,對城鄉有機廢棄物實施分類指導,引導企業合理控制收運成本。
促進能源清潔高效利用
(二)引導工業園區集中供熱布局。
穩步推進工業園區和產業集聚區集中供熱項目,加強供熱管網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引導用熱工業企業向產業聚集、能源資源循環利用發展,在終端能源需求相似地區,鼓勵采用區域網絡型泛能站集中供能。支持新建天然氣集中供熱設施,積極開展生物質集中供熱,淘汰或改造集中供熱范圍內的分散供熱鍋爐,鼓勵燃煤鍋爐改建為燃氣鍋爐,嚴格新建鍋爐準入審批。
打造現代能源裝備產業基地
五、積極培育生物質能產業集群
(一)產業發展重點。
依托廣西生物質資源,結合全區生物質熱電聯產、生物質液體燃料、生物天然氣等生物質能領域的深入推進,重點發展生物質高效利用技術研究和應用示范,加快培育一批具備系列化產品和規模化生產能力的企業。
專欄13 生物質能產業發展重點
生物質高效利用技術研究。依托廣西科學院等科研機構和博世科、神州環保等駐邕環保龍頭企業,建立自治區級生物天然氣等生物質能行業協會。重點突破高效低成本的原料預處理、混合原料高效厭氧發酵、生物天然氣提純、能源作物本土種植等關鍵技術瓶頸,開展生物質高效低氮燃燒、纖維素乙醇、生物質航空煤油、氣化耦合發電、生物質烯烴、生物質石墨烯等生物質能熱轉化和生化轉化關鍵技術研究。
應用示范。圍繞熱電聯產、供氣、燃油等領域規模化應用,重點推進分布式生物質熱電聯產、高效沼氣厭氧發酵、生物天然氣提純、生物質液體燃料及化工原料生產等關鍵技術應用。依托神州環保、中能建等駐邕企業,開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城鄉資源綜合利用制備生物質天然氣、沼氣發電等示范。有序開展生物柴油、纖維素燃料乙醇、油藻生物柴油、生物航空燃料、生物質石墨烯等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示范。
(二)產業布局。
依托武鳴區、賓陽縣、隆安縣等縣(市、區),打造生物燃氣示范區和生物燃油示范區。依托上林縣打造生物質熱電聯產應用示范區。依托西鄉塘區雙定循環經濟產業園、六景循環經濟產業園,打造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示范區。依托西鄉塘區科研院校聚集區和高新區,打造自治區級生物質高效利用重點科研平臺和技術研究基地。
構建支撐鄉村振興的農村能源體系
一、構建農村可再生能源體系
在做好環境保護、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復,以及耕地保護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工作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關系,加快推進農村風電資源富集區域和消納條件較好區域的陸上風電規模化開發。以縣域為單位,因地制宜推進鄉村小容量、低電壓等級的分散式風電開發建設,實施“千鄉萬村馭風行動”。重點組織屋頂資源,積極開展整村推進分布式屋頂光伏,啟動“千家萬戶沐光”行動,提升鄉村就地綠色供電能力。提高農林廢棄物、畜禽糞便、生活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率,在種養殖集中區、農作物加工集中區組織農業、林業專業化企業建設生物質熱電聯產、生物質供熱、規模化生物質燃氣等燃料清潔化工程。
三、加強能源與農村環境協同治理
積極推廣太陽能路燈等節能設施和農用節能技術、產品,探索農村綠色節能建筑,提升農村公共設施用電質量。通過農村農業生物質廢棄物能源利用,支撐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盤活利用閑置農村戶用沼氣池,引導農戶開展農村垃圾就地分類,倡導農戶使用戶用沼氣池消納生活有機垃圾,最大限度實現有機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向農戶提供綠色生態燃氣和有機肥料,提升農村清潔能源利用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