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資訊 >  >> 
關注:構建適應國防工業需求的復合型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時間:2022-01-24 13:51:54    來源:工人日報

人才隊伍建設,是促進國防科技發展的長期而重要的戰略任務。職業院校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主體,需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為國防工業復合型技能人才培養提供支撐。

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也是國防科技工業的基本人才保障,加強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是構建國防科技工業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當前,國防工業普遍存在技術和設備升級的強烈需求,迫切需要職業教育為其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國防科技工業因產品和技術的特殊而有別于民用行業。人才隊伍建設,是促進國防科技發展的長期而重要的戰略任務, 也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其突出表現有以下方面。

復合型技能人才的數量和質量不足。掌握技術且熟悉關聯行業的復合型人才,是引領產業升級的必要條件。當前,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普遍存在通用技能為主,專門技能不足;普通技能為主,高級技能不足等現象,造成行業特色不明顯,學生到崗以后普遍需要進行再培訓。

人才層級結構不合理。國防科技工業經過多年發展,沉淀了大量技術和經驗。但隨著當前經濟結構轉型,流向該行業的人才明顯不足。大量技術和經驗缺少人才傳承,大量先進設備缺乏優秀技能人才去應用。不論在研發領域還是生產制造領域,多數企業都未形成合理的以高層次人才為塔尖的梯級結構,老、中、青人才比例失調。

學生職業素養不足。當前,多數軍工企業普遍與職業院校存在校企合作關系。在合作過程中發現,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掌握良好,但對行業的了解程度以及對行業的熱情度不高,學生的職業規劃不清晰,行業創新意識不強,對行業文化了解和認同度不夠。

國防科技工業是國家戰略產業,涉及高新技術發展前沿。而人才則成為國防科技工業發展強大的動力源泉。就我國現實而言,研究型大學和科研院所是科技創新人才培育的主體,而職業院校則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主體。

首先,建立“一個專業”對接“多家企業”的職教集團,搭建校企復合型人才培養臺。秉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責任共擔、互惠共贏”的原則,遴選軍工企業急需的制造大類專業與合作企業,采用一個專業對接多家企業的形式成立軍工職教集團,建立實體化實實訓工坊,作為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實施臺。形成以軍民融通為建設基礎,政府及各類組織融通為組織保障,人力、設備、技術、信息等資源融通為實施措施,實現復合型人才培養為目的的臺運行機制。

第二,形成“一名學生”對應“多個崗位”的培育機制。組建訂單班,由學校、企業和學生簽訂訂單式培養合同。根據職教聯盟企業的業務特點,依據學生認知規律和成長規律,開展跨企業和多種崗位輪訓,使學生掌握多崗位綜合能力,解決企業缺乏培養復合型專業技能人才能力的問題。

第三,開展“一個知識模塊”對應“多個場所”的課程實施機制。一方面,制定課程彈模塊。根據崗位能力要求,實施“1+N”能力建設,“1”為個人專業必備基本技能,“N”為專業相關其他技能。以職業能力建設為主線,制定課程模塊,根據場地及其他要求,對模塊進行組團,實施彈模式。另一方面,做到工學交替。實施“多學期,分段式”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專業知識學、基礎專項訓練、針對專項能力訓練和頂崗實的工學交替。實踐教學全過程實施多導師引領。

第四,構建“一套標準”對“多元評價”的全過程評價體系。根據行業職業能力標準,制定課程標準,明確學生畢業的基本條件。對學生能力模塊內容進行量化,同時將職業素養養成、工匠精神等理念融入學生的成長過程,形成積分考核標準,由教師和導師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同時,實施多元考核模式,建立學業鑒定、崗位考核、成果認定、素養積分等多元化評價系統。

第五,重視國防教育,激發學生獻身國防的熱情。提高學生國防教育,是為國防科技工業系統培養和輸送優秀人才的關鍵。一方面,要豐富國防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充分發揮學校國防文化辦學特色的教育引領,多種途徑大力開展軍工文化系列教育活動,激勵學生為國防事業建功立業。另一方面,要加強國防就業指導。就業指導中心要在信息收集和發布的基礎上,有針對和前瞻地開展就業指導,讓學生了解各國防軍工企業對畢業生的需求,提前進行職業規劃,以便在畢業時根據個人能力選擇更好的企業就業。(作者為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工會主席)

關鍵詞: 職業院校 國防科技 職業教育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