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資訊 >  >> 
國家能源局:推動第一批1億千瓦規模風、光基地項目盡快建成投產

時間:2022-03-09 15:08:49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在全國兩會期間表示,今年的能源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先立后破,持續擴大清潔能源供給,加強傳統能源與新能源優化組合,加快構建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一方面,加快發展非化石能源,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推動第一批1億千瓦規模基地項目盡快建成投產,加快第二批基地項目組織;積極推進水電基地建設,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建成白鶴灘水電站、福清6號等一批重大項目。另一方面,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統籌推動煤電節能降耗改造、供熱改造和靈活改造“三改聯動”,發揮煤電調節作用,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中國電力報)

更多閱讀:

國家能源局:增強煤炭供應能力 加快儲油儲氣設施建設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在全國兩會期間表示,2022年的工作重點是提高能源供應穩定和彈。增強煤炭供應能力,強化煤電支撐作用,發揮好煤炭、煤電在能源供應體系的基礎和兜底保障作用。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推動油氣田安全滿負荷生產,加快儲油儲氣設施建設。強化資源優化配置和余缺互濟,提升電力系統彈,全力保障生產生活用能。

國家能源局:深化配售電改革 研究與新型電力系統相適應的體制機制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在全國兩會期間表示,2022年,要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推動各層次電力市場協同運行、融合發展,統籌推進電力中長期、現貨和輔助服務交易,培育多元化電力市場主體,深化配售電改革,研究與新型電力系統相適應的體制機制。

支持農村能源新模式新業態發展 實施“戶用光伏+儲能”試點項目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在全國兩會期間表示,支持農村能源新模式新業態發展。積極推進農(牧)光互補、漁光互補等“光伏+”綜合利用項目,在農業產業園、有條件的村鎮建設風、光、生物質、儲能等多能互補綜合利用項目,因地制宜推廣農村微電網、微能網,提高用能效率和綜合收益。實施“戶用光伏+儲能”試點項目,推動農戶低碳零碳用電,實現用電自給自主。

全國人大代表劉漢元:光伏產業不納入能耗總量考核

劉漢元建議,支持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其原料及產業鏈各環節生產能耗不納入能耗總量考核。同時,盡快完善相關規范標準,配套相應政策機制,加大扶持力度,引導電動汽車成為電網儲能終端。

“目前,電動汽車充電一次均可行駛約300公里,充電1000次可行駛約30萬公里,基本覆蓋了家用車使用期內的行駛里程。而電池的充放電壽命為2000次-3000次,未來幾年可達到5000次,存在大量的冗余次數。此外,家用車均每天使用時長不超過3小時,存在大量的閑置時間。隨著電動汽車數量大幅增長,如能有效利用閑置資源,將其作為分布式儲能單元接入系統,除運行時間以外,大部分時間在線,成為電網儲能、微網儲能、小區儲能、家用儲能的一部分。這不僅能有效提升電網效率,減少供電損耗,大幅提高閑置資源使用率,還能進一步強化可再生能源使用場景,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助力‘雙碳’目標落地。”劉漢元表示。

全國人大代表陳康:加強光伏復合項目用地保障,合理確定新型儲能配置規模

隨著我國光伏產業技術水不斷提升、發電成本快速下降、應用場景不斷拓寬,光伏參與鄉村振興的路徑越來越豐富,已經成為了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但目前在實踐中,諸如用地標準不明確、各地征稅情形不一等問題影響農村光伏發展,其中光伏復合項目用地方面的問題較為突出。

為不斷推進光伏與鄉村融合發展,持續為鄉村綠色振興注入新動力。陳康建議,進一步明確光伏復合項目用地政策指引。相關部門可在鼓勵政策的基礎上,以堅守生態紅線、不改變原用地質為前提,引導各地進一步明確適合開發光伏復合項目的土地類型,明確在一般耕地、灌木林地、坑塘水面、水庫水面、園地等建設光伏復合型項目的適用規范,為市場主體結合生態修復、現代農業、苗木培育、漁業養殖、觀光旅游等,因地制宜建設農光互補、漁光互補等具有綜合經濟社會效益的光伏復合項目提供便利,帶動產業振興,加快能源轉型進程。

考慮到光伏復合項目具有明顯的綜合效益,陳康建議,國家層面出臺支持光伏復合項目建設的稅收優惠政策,明確光伏復合項目中光伏陣列的耕地占用稅、土地使用稅減免規定。統一耕地占用稅、土地使用稅的征管方式,既有助于穩定光伏復合項目開發預期,也有助于降低項目稅費負擔,進一步推動光伏新能源在鄉村的廣泛應用,促進鄉村雙碳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 國家能源局 光伏發電 可再生能源 光基地項目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