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女孩從老家輟學來義投奔親人,寄人籬下的生活處處受到限制,不得已在街頭流浪多日,充滿挫敗感的女孩最終來到河邊徘徊許久,打算縱身一躍——“未成年人是我們的重點保護對象!”為了守護這名花季少女,市民政部門、公安部門和社會公益組織通力合作,打開女孩心結,并安全護送回家。
4月20日凌晨0時35分,將女孩送至大伯家安頓好后,參與本次未成年人救助行動的人員終于長舒了一口氣。
“你好,我們這邊接收到一名投河輕生未遂的未成年少女,經查為河南籍,申請護送返籍。”4月19日17時許,市民政局社會救助中心接到上溪民政、上溪派出所求助電話。收到求助信息后,市社會救助中心主任張杭春的心瞬間揪了起來。
一方面,根據求助信息,女孩存在心理上的疾病,另一方面,根據當前疫情管控要求,市社會救助中心目前暫停了返籍護送業務,女孩接過來后該何去何從?想到這里,市社會救助中心當即聯系了義烏市城市有愛公益協會負責人,聯系心理咨詢志愿者一同前往開展救助行動。
接上公益協會的志愿者,市社會救助中心工作人員驅車直奔上溪派出所。19時許,工作人員在接待室見到了正在低頭玩手機的女孩。
“孩子,你還好嗎?可以跟姐姐說說話嗎?”“孩子,你不要害怕,我們是來幫助你的,我想你一定是遇到了什么困難,相信叔叔阿姨一次,好不好?”工作人員和志愿者關切地上前詢問,并未得到應答。看見這么多人前來,女孩的頭埋得更深了。
為了讓女孩卸下防備,工作人員離開了接待室,只留下心理咨詢志愿者厲紅芳與女孩溝通。經了解,女孩名叫倩倩(化名),3歲時父親早逝,母親改嫁,從小跟爺爺奶奶生活在河南永城農村,11歲時輟學只身來義烏投奔打工的大伯和姑姑。本來姑姑與侄女合住一屋,后來因姑姑有了男友,把她趕出了房外。倩倩想投奔大伯家,但又不能忍受大伯母的嚴厲……感到無依無靠的小女孩,獨自走上街頭打算自力更生,在街頭巷尾流浪的幾天時間里,倩倩吃不飽也穿不暖,饑寒交迫的她動起了輕生的念頭,所幸被過路群眾救起后報警。
通過耐心的疏導,厲紅芳用接納、共情的陪伴交流,拉近了和倩倩的距離。從倩倩的些許話語中,厲紅芳分析出倩倩缺少關愛,且認知存在一定偏差。孩子邊說邊哭,厲紅芳默默地傾聽,適時給她以撫慰和引導。晚上22時05分,倩倩經過專業的心理輔導打開了“心結”,并添加了厲紅芳的微信。另一邊,通過民政部門、上溪派出所的多方協調,工作人員對倩倩在義親屬作了大量思想工作和情感上的開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其大伯在晚上23時20分同意將倩倩接回家里照顧。
23時48分,張杭春和志愿者自費為倩倩購買了一些水果和零食,順利將她護送到大伯的家中,但市社會救助中心對這名未成年少女的救助行動并沒有結束。“救助相關《規定》明確堅持屬地原則,因疫情原因,我們暫時無法將孩子護送返籍,孩子也無法享受義烏困境兒童保障的相關政策,我們將繼續與女孩戶籍地的民政部門溝通。”張杭春表示,與此同時,市社會救助中心還將做好孩子的跟蹤回訪服務,聯系公益協會對該名未成年少女開展后期的跟蹤回訪和精準幫扶,讓孩子在困境中感受光亮,見到希望,不再流浪,重拾未來。
關鍵詞: 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