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智能電網在線訊:6月29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公開發布《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電力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通知。
(資料圖片)
《規劃》指出,到2025年,北京電網結構更加優化,安全韌性不斷增強,電力保障能力明顯提升,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規模進一步擴大,首都電力供應更加充足,重大活動舉辦更有保障,城市運行更加平穩有序,首都市民用電更加可靠便捷。
(一)電源結構
到2025年,北京本地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533萬千瓦(含應急備用電源),可再生能源裝機435萬千瓦,占總裝機比重提高到28%左右。其中,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達到251萬千瓦左右,生物質發電裝機規模達到55萬千瓦左右,風電裝機規模達到30萬千瓦左右。到2025年,外調綠色電量300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達到21.4%左右。
(二)電網建設
外受電通道。到2025年,北京電網500千伏外受電通道由目前的12通道26回路增加到18通道37回路,新增6通道11回路,外送通道輸送能力由3100萬千瓦增至4300萬千瓦。
主網架。主干電網形成“一環—九區—六深入”的網架結構,即500千伏形成環網結構,環網上建設11座樞紐站,并下帶6座負荷站深入負荷中心區供電。220千伏形成九大供電分區,實現“分區運行,區間聯絡”,形成結構合理、運行高效、安全可靠的堅強電網,保障適應大規模區外受電及新能源消納需要。
配電網。新增(改造)110千伏及以下變電容量1461萬千伏安。基本建成安全可靠、經濟高效、靈活先進、綠色低碳、環境友好的智能配電網。全市供電可靠率達到99.996%,年戶均停電時間下降到58分鐘以內,電網滿足“N—1”安全穩定要求。電網高峰負荷削峰能力達到最高用電負荷的3%—5%。
(三)電能替代
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占比達到29%。2025年末,全市充電樁總規模達到70萬個,換電站規模達到310座。平原地區電動汽車公共充電設施平均服務半徑小于3公里。推動在“三城一區”等區域建立充電示范區。
《規劃》指出,培育電力需求響應市場。出臺北京市虛擬電廠建設指導意見,完善需求響應和負荷調控技術平臺功能,研究制定市場運行規則及支持政策,引導全市各行業電力用戶參與虛擬電廠構建,挖潛電力調峰能力,建立調節性(可中斷)電力負荷資源庫,充分挖掘電動汽車、電采暖、空調、儲能等柔性負荷,并探索5G基站、充換電設施等潛在可調節資源共同參與,實現源網荷儲協調互動,力爭到2025年,電網高峰負荷削峰能力達到最高用電負荷的3%—5%。
原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