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北極星智能電網在線訊:“無人機準備就緒,可以起飛……”9月14日,在福建三明,隨著“嗡”的一聲,一架四旋翼無人機盤旋而起,向著數十米外的220千伏三梅I、ll路和220千伏碧尤線開展精細化巡視,同時利用機載RTK模塊記錄航點,完成航線編制,未來可依靠本次編制的航線實現同桿塔無人機“一鍵巡檢”。
“航線編制完成后,經過驗證的航線在開展自主時在定位精度,拍攝角度,安全距離保持等多個方面的可靠性優良。飛行過程中無人機飛手不需要手動干預無人機飛行,只需檢查無人機與設備保持足夠安全距離同時注意作業現場氣象條件滿足飛行要求?!痹谡劦綗o人機“一鍵巡檢”的優勢時,國網三明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無人機飛手蔣俊杰介紹。
近年來,借助數字化電網建設浪潮,無人機巡檢在電網行業工作中的應用比重隨之提升,借助這一發展趨勢,三明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等部門制定網格化輸配變立體巡檢計劃,未來無人機可通過機巢起飛,按照預先編制的航線對機巢信號覆蓋范圍內的輸配變電設備開展精細化巡視。無人機操作員只需操作機巢控制臺,讓無人機真正成為電力巡檢人員的“千里眼”。巡檢過程中,操作人員只需飛行20分鐘,就可完成3-5基輸電線路桿塔精細化巡檢作業,既能對桿塔本體、絕緣子、金具、附屬設施等線路設備進行全面巡視,又能清晰排查螺栓、墊片、銷釘等細小部件缺陷。使用傳統人工巡視手段,平均每次線路雷擊故障需人工登桿作業10人次,作業勞動強度大、安全性低,而利用無人機僅需一名操作人員,無需人員登高作業,可對設備進行360°全方位巡查,顯著提高故障發現率,作業效率提升10倍以上。
同時,借助無人機自主巡檢應用,智能巡檢水平也得到同步提升,融合RTK高精度定位、自主避障等技術,基于高精度三維點云模型進行航線規劃,生成自主飛行航線,導入無人機后一鍵完成自主巡檢,巡檢結束后結合機巡管控系統,能自動完成數據編輯、缺陷判別,使作業更加標準化、智能化,運檢質效顯著提高。自主巡檢應用于變電站巡檢,可彌補常規巡視監控的不足,提高變電站設備運維質量和效率,降低運維人員勞動強度和登高作業風險。
在變電站內的“無人機+機巢”系統部署工作中,專業技術人員將周邊3公里范圍設置為一個網格,實現網格內輸、變、配設備巡視全覆蓋,打破傳統單專業巡視思路,實現“一個機巢多專業共享,一次飛行多任務共用”的效果。同時,無人機機巢兼具無人機存放、自動充電、停機坪、氣象監測、作業控制等功能,巡視人員僅需在電腦前設置好巡視內容與頻次即可,無需人員介入,無人機自動開展起飛、巡檢、降落、回收、充電、數據上傳等操作,更加安全高效。
此外,應急特巡、紅外測溫、高壓輸電線路掃描測距巡檢,甚至是桿塔異物噴火清除等特殊工作的實際應用過程中,無人機能在空中執行定點監控,及時發現隱患,彌補了日常人力執規安全隱患排查盲區,確保排查過程多方位、全覆蓋、無死角,大大減輕了作業人員的工作負擔,提高了電網智能化運維水平,為電網安全可靠運行打下良好的基礎。
隨著無人機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國網三明供電公司正著力完善各類保障支撐體系,推進無人機規模化、規范化應用。下一步,該公司將結合自身優勢,打造具有“三明特色”的無人機自主巡檢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