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戈壁,山川疊嶂。隴原大地,“風光”無限。
甘肅廣袤的河西走廊上,銀線、鐵塔綿延起伏,河西750千伏電網三條通道和±800千伏酒泉—湖南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工程等一批國家重點輸變電項目相繼建成,河西走廊成為名副其實的電力絲綢之路,甘肅電力肩負起全國新能源開發大省的歷史使命,將甘肅好“風光”源源不斷輸送至祖國內地。
十年踔厲奮發,十年砥礪前行。
面對設備長期大負荷運行、極端自然災害頻發等多重考驗,承擔著甘肅超特高壓電網運維重任的國網甘肅超高壓公司,正以知重負重、攻堅克難的實際行動為確保電能通道的安全暢通、為甘肅社會經濟發展貢獻電力人的責任與擔當。
砥礪奮進 跨越發展
這十年,國網甘肅超高壓公司始終把安全擺在首要位置,立足管理、創新發展,持續提升電力保障能力,奮力譜寫西電東送新篇章。
2013年7月7日,沙州750千伏變電站建成投運,成為新疆與西北主網聯網第二通道750千伏輸變電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為酒泉地區風電及光伏清潔能源送出提供了重要通道,還為敦煌地區新能源開發創造了有利條件。
2014年1月27日,我國西部首條特高壓直流工程——±800千伏天中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建成投運,成為連接西部邊疆與中原地區的“電力絲綢之路”。
2017年5月31日,西北電網省際間聯網形態邁入全750千伏線路聯絡新時代,區域內省網間互供能力大幅提升。
2017年6月23日,祁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全線帶電,國內首條大規模清潔能源輸送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建成,對解決中東部地區的霧霾問題、促進節能減排將發揮重要作用,成為繼±800千伏天中線后另一條西電東送大動脈。
2019年9月26日,±1100千伏吉泉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工程投運,進一步推動西部地區能源基地火電、風電、太陽能發電打捆外送,保障華東電力可靠供應,成為甘肅省境內繼±800千伏天中、祁韶線之后第三條新能源外送大通道。
2019年12月19日,甘肅河西走廊750千伏第三回線加強工程建成投運,優化了甘肅電網格局,解決了甘肅電力外送電網斷面阻塞問題,激活了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地區電力外送的棋局,為西北新能源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從330千伏到750千伏,再到±800千伏、±1100千伏,從超高壓到特高壓,時間的刻度印證著歷史的發展,事件的背后記錄著奮斗者的足跡。甘肅電網從曾經的一年投運一座330千伏變電站到刷新甘肅330千伏電網密集投運的紀錄,從管轄84座變電站、輸電線路19842千米到11座750千伏變電站和1座換流站的甘肅超特高壓交直流混聯大電網,國網甘肅超高壓公司的設備資產始終站在甘肅電力系統各單位之首,進一步彰顯著該公司破浪前行的定力與能力。
改革創新 勇攀高峰
改革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國網甘肅超高壓公司一直是改革的先驅者,在“人事、勞動、分配”三項制度改革方面做文章,暢通“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減、員工能進能出”渠道,推進崗位管理去行政化、聘任管理契約化,讓升降成常態,讓去留成自然,持續增強組織與員工活力,構建起適應公司新時期發展所需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與此同時,作為甘肅電力科技創新的“排頭兵”,國網甘肅超高壓公司搭建“雙創基地+勞模工作室+職工創新工作站”三級平臺,打造“1+N”勞模創新機制,以“出人才、強素質,出成果、強班組,出效益,強企業”為目標,開展課題研究、技術交流、人員培訓,使勞模室成為優秀員工的“集散地”。依托位于蘭州新區的西北地區唯一一個A級檢修基地,創設了以中央企業勞動模范、生產技術專家王勝利為領軍人物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工作室具備研發、交流、培訓等功能,兼顧了黨員、青工等群體的業務成長需求,培育建立了7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團隊,充分激發了電力員工的創新活力和潛力。
2020年7月1日,在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土門鎮,由國網甘肅超高壓公司在國內首創的無人機結合電動升降裝置進出等電位作業法,成功應用于我國±1100千伏吉泉特高壓輸電線路帶電作業消缺,為特高壓帶電作業積累了寶貴經驗,刷新世界特高壓輸電線路帶電作業技術創新紀錄。
2022年3月31日,國網甘肅超高壓公司與國網通用航空公司采用直升機吊索法,在甘肅環縣成功完成±800千伏天中線一處帶電檢修任務。這是甘肅電力首次開展規?;馗邏壕€路直升機帶檢修電作業,實現了甘肅電網±800千伏直升機帶電作業零的突破。
“想想剛上班的時候,35千伏的鐵塔都覺得很高,這三十年,從220、330、750到±800千伏,再到±1100千伏,電壓等級增長了30倍,親身經歷并見證著電網技術日新月異的變化,真為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感到驕傲!”說著自己的專業,老一輩帶電作業人謝宏剛無比自豪。
數字賦能 護航綠電
十年來,國網甘肅超高壓公司主動順應能源革命與數字革命相融并進的趨勢,以能源互聯網為發展方向,以“大云物移智”為支撐手段,深挖數據潛力,釋放電力動能,為可持續發展創造無限可能。
2018年,甘肅電力首套移動作業系統在超高壓公司應運而生;2019年,首次實現750千伏變電站智能巡檢機器人成功組網;2020年,國網系統首個UWB定位系統在祁連換流站年檢現場應用,首次在甘肅系統內開展數字化安全管控;2021年,數字化“兩票”國網首家全流程線上流轉,數字化班組將包括智能運檢、安全準入在內的多套系統融合貫通,推動一線班組由末端業務單元向前端價值創造單元轉變。2022年,甘肅電網首臺特種車輛安全測距預警裝置研發落地,專家遠程會診、事故處置移動辦理、保護裝置自動校驗、試驗儀器數據自動獲取等功能牽頭研發應用。同時,智能型生產倉新建完成,促進甘肅電力物資管理邁向智能化時代。
“±800千伏祁韶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作為我國首條大規模輸送清潔能源的特高壓工程,自2017年6月27日投運以來,輸送電量已累計突破1200億千瓦時。數字化新技術的應用,確保運維人員全面實時掌握站內設備情況,尤其在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新技術的加持有力保障了清潔能源大通道的安全可靠性。”9月22日,國網甘肅超高壓公司副總經理兼祁連換流站站長李寧瑞介紹。
國網甘肅超高壓公司大力推動新技術在生產現場應用,搭乘智慧化建設“快車”推進設備運維和安全管控“無死角”,進一步提升設備管理和安全管理智能化應用水平,使主網設備變得“耳聰目明”。圍繞“安全生產”這條主線,借力數字化手段,由上而下打破設備規模擴大與人員不足的“矛盾壁壘”,實現安全生產各環節的貫通互聯、指標量化,推動人與設備更加高效協同。
該公司創新開展基于5G的超特高壓可視化數字安監體系建設應用。通過第一視角可視設備MR眼鏡、特種車輛測距裝置,實時掌控安全距離,實現風險預防有“先知”;通過智能設備替代風險現場人工作業,機器狗代替人員在密閉空間及有害氣體空間作業,無人機驗電掛拆接地線代替人員高空作業,實現作業安全有“保障”;通過應用智能安全帽,遠程監控指導現場作業,實現安全管理有“效率”;通過5G、可信WIFI加快數據傳輸,實現數據傳輸有“速度”。
流光溢彩電助力,綠能涌動送遠方。一組組數字、一段段記憶,記錄著國網甘肅超高壓人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里拼搏奮斗的艱辛與榮耀,見證著電網規模不斷壯大,聯網范圍不斷擴大,電壓等級不斷提高,電網技術不斷更新,有力地支撐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交出了甘肅主網“綠色發展”的答卷。
關鍵詞: 國網甘肅超高壓公司 十年踔厲奮發譜寫西電東送新篇章 砥礪奮進 跨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