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資訊 >  >> 
ST森源重生野望

時間:2023-02-24 18:53:56    來源:維科網

水到絕境是飛瀑,且行且珍惜!

作者:陳晚鄰


(資料圖)

編輯:李明達

風品:南辭 明湘

來源:銠財——銠財研究院

全面注冊制來啦!一眾ST們也加快了自救步伐。

2月15日,ST森源公告稱,河南宏森融源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成功拍得公司7401.74萬股,占總股本的7.96%。

撥開云霧,可謂一大利好。只是,盡然穩了嗎?

01

易主實錘了?

誠然,這則消息并不普通,若上述股份完成過戶,宏森融源及其一致行動人將合計持有公司股份1.69億股,占公司總股本18.16%。

其中,宏森融源將直接持有1.16億股,占公司總股本12.5%,為單一第一大股東。公司控股股東將變更為宏森融源,實控人將變更為河南省財政廳。

換言之,過戶辦理完成后,ST森源將正式進入國資時代。

對ST森源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森源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國資入主,不僅有助于森源電氣突破困局,推動企業發展,更可減輕森源集團的壓力,使森源集團可以集中精力、物力做好現有產業,最終實現多方共贏局面。

顯然是一劑強心針。只是仔細推敲下來,輿論似乎仍有疑慮:

從ST森源股權結構看,即使此次拍賣的股權完成過戶,宏森融源及其一致行動人的持股也僅為18.16%。

換言之,在董事會未完全成功改選的背景下,上述控制權仍存有變數,ST森源此時即披露公司即將易主的信息是否值得商榷?

要知道,此前ST森源流動性危機已然不容忽視。大股東森源集團及一致行動人楚金甫、河南隆源投資三者的持股幾乎被全數質押,且多次被強制平倉,所持部分股份已歷數次拍賣并成交。

國資注入是好事,可殷殷期待背后,對于經歷巨痛挫折的ST森源而言,也應保有一份新生敬畏。

02

暴雷往事知多少?

公開信息顯示,ST森源全稱河南森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主營電氣機械及器材業務,于2010年登陸深交所中小板,實控人楚金甫。目前產品廣泛應用于新能源發電、國家電網、軌道交通等領域,并遠銷非洲、中亞、東南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作為上市13年的資本老兵,何以淪落退市邊緣?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ST森源業績在2018年開始大幅下滑,從2017年35.51億元的營收高點,滑至2018年的28.74億元,且扣非凈利開始呈虧損狀態。

2019年至2021年營收分別為16.27億元、16.50億元、17.08億元,歸屬凈利為932.8萬元、-9.885億元、-4.897億元。營收增長緩慢,凈利更掉頭向下。

追其原因,激進的業務多元、轉型失焦,不得不說。2014年以前,ST森源主要從事高低壓成套設備及高壓元器件業務,2014年開始涉足光伏電站建設。

眾所周知,光伏產業投入大、周期性強,短期為森源帶來不小成長壓力。2017年底,企業調整新能源戰略,從原來主要生產光伏電力裝備、光伏EPC項目等,開始轉向積極拓展風電市場。

只是,上述市場同樣是看上去很美,實際門檻并不低,由此便有了上述業績崩頹。

數據說話,2010年末其應收賬款為1.8億元,2017年末達到24.06億元,8年時間增超12倍,也遠超同期收入的6倍增幅。

2018年末,ST森源應收賬款創歷史新高,達到41.87億元,甚至占到同期銷售收入的155.02%。如此計提壞賬準備,業績變臉也就在情理中。

面對呼嘯而來的虧損,一些輿論不乏審視光,究竟是激進營銷,還是財務造假、操縱利潤?至今尚未有定論。

03

重生不易、且行且珍惜

伴隨多米諾骨牌倒下,諸多問題也漸漸浮出水面。

2021年4月30日,森源電氣更名為ST森源。公司先后兩次收到交易所監管函,還收到河南證監局的行政監管。

董事長楊合嶺,董事、總經理曹宏,董事會秘書張校偉被出具警示函。2022年2月,因森源集團涉嫌操縱證券市場,證監會決定對其立案調查。

好在跌跌撞撞、挺過重重危機,進入2023年,ST森源接連迎來利好消息。

1月30日,ST森源發布業績預告,預計凈利4000萬元~6000萬元同比增長108.17%至112.25%。

疊加上述國資入股,可謂好上加好,僅是巧合嗎?

平心而論,作為國內民營電氣裝備行業龍頭,ST森源也是有贏面的,比如其具備輸變電“全產業鏈”的產品制造和服務一體化集成供應能力,在行業有一定稀缺價值。

只是,久病之下的經營質地、盈利質地如何,還需等待年報解讀。

可以確定的是,兩大利好足夠振奮人心。對一家ST企業而言,想要挽回危局、重生新生,信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水到絕境是飛瀑,且行且珍惜!

本文為銠財原創

原文標題:ST森源重生野望

關鍵詞: ST森源 森源集團 電氣機械 電氣裝備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