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浙江日報 記者 陸斯超 通訊員 葉錫挺
王慧敏老師授課中
“哇,好香,是春天的味道。”3月1日上午,在新疆阿克蘇市明德幼兒園,大一班張李皓辰品嘗著浙江援疆老師帶進“援疆第一課”的龍井茶,發出感嘆。這是他第一次接觸來自杭州的茶葉。
【資料圖】
自2月25日作為新一批浙江援疆教師抵達阿克蘇,來自杭州援疆學前組的杭州市上城區社區學院鐘小琳、西湖區學前教育指導中心王慧敏和拱墅區仙林實驗幼兒園胡一寧三位教師,經過短暫休整,迅速磨合,投入到阿克蘇的學前教育工作中。
當天她們從“愛國心·民族情·共富夢”切入,突出“小小石榴籽,大大中國心”的主題,與阿克蘇市明德幼兒園的小朋友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從運用中國地圖感受祖國之大開始,通過沏泡西湖龍井與玫瑰花茶、互動游戲等形式感受祖國的物博,用茶藝文化潤物無聲,帶領孩子們感受杭州與阿克蘇緊緊相融,感受祖國人民的團結互助,激發孩子的愛國情感。
鐘小琳老師授課中
阿克蘇的孩子們撫摸著杭州絲綢,說“好軟”,品嘗著來自杭州的禮物西湖龍井茶,說綠茶“苦苦的、甜甜的,還很香”。在“手繪石榴籽,點亮中國紅”的環節中,萌娃們在教師引導下,吹出抱團石榴籽一樣的紅色肥皂泡,寓意著浙阿人民像石榴籽般緊密團結,并將印有“中國”兩字的白紙涂抹上中國紅。當大四班的考姿芭·阿布都外力被問起“你是哪里人”時,她眨眨美麗的大眼睛,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中國人。”純真笑臉映襯著中國國旗,濃濃愛國情在現場涌動。
胡一寧老師授課中
同日下午,在阿瓦提縣魯迅小學的音樂課上,飄出了師生合唱《名字叫中國》的歌聲,授課教師是新一批紹興援疆教師黃子軒,15位對口支援阿瓦提縣魯迅小學的浙江教師中,2位是90后,黃子軒是其中之一。
“今天的援疆第一課,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阿瓦提縣的孩子們對音樂課堂有很高的熱情和參與度,大多學生也擁有較好的音樂素養。他們質樸的夢想和對祖國的真情,更是讓我動容。”黃子軒說,“我知道這離不開援疆教師及本土教師長期的共同培育,現在接力棒交到了我手上,我必然不負重托,為民族文化交融譜寫新篇章。”
在阿瓦提縣魯迅小學,紹興援疆教師黃子軒帶來“援疆第一課”。朱彬 攝
“貼近學生的教學內容,環環相扣的教學設計,指向明確的課堂立意,教師過硬的音樂基本功,讓學生們度過了一堂有趣又有意義的音樂課。”當地音樂教師旁聽學習了“援疆第一課”后,發出了贊嘆。
“他的名字叫中國,多幸運這里是我的家……”下課后,校園走廊上仍傳來阿克蘇孩子們的陣陣歌聲。
5歲的塞維·艾力夏提(左一)和5歲的茹菲莎·艾尼瓦爾(左二)舉著“中國”字樣
據了解,“援疆第一課”是集中展示浙江援疆教師政治素養、業務能力和精神風貌的重要窗口。未來一周,新一批430名援疆教師將緊扣“中國心·中華魂”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第一課”,采取“可視、可親、可感”的浸潤式教育引導,增強授課感染力實效性。同時,結合浙阿“百校十萬‘石榴籽’青少年融情”工程,兩地小朋友一起參與,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小根植浙阿兩地青少年心靈深處。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