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預告
【資料圖】
巾幗奮戰新時代
弘揚“兩地”非遺之美
這個三月
春天如約而至
風里已經有了春的味道
在這樣春暖花開的季節里
隨風聲
隨花香
隨著煙火氣
到奉賢區博物館一睹
上海奉賢四團和云南云龍的
非遺和民俗文化之美
01
四 團文 化 篇
01
撕 紙
撕紙是一種完全用自己的身體和感受來跟紙交流的藝術,以手代刀,通過手撕、整形、粘貼而形成的民間獨特傳統藝術,從民間藝術相傳而來,是中國民間藝術中最原始、最古老的民俗藝術之一。
02
鉤 針
派鉤針花邊以棉線為主料,用鉤針以手工編結而成。鉤針編結工藝,以本地傳統鉤針工具改良了歐式抽紗編織法,由織變結,既是中西方文化的結合,又是上海民智的結晶。
03
織 帶
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民間手工織帶越來越少見。織帶,作為一項古老的傳統民間技藝,不僅“活躍”于父母及奶奶一輩,而今同樣受到年輕人追捧。
04
盤 扣
盤扣不僅具有固定衣襟的功能,更是美的展示。小小盤扣蘊藏著質樸、自然的情愫,蘊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寄托和追求,還具有招福納祥、傳情達意的含義。
05
迷 你 銅 藝
雖非品茗專用的小茶壺,非溫暖驅寒的湯婆子,亦非備好炭墼的小腳爐,但這些按實物同比例縮小的迷你銅藝套件,從制圖、剪裁、壓制、合成到打磨均由老藝人手工制成,用手的溫度將暖意蔓延,更將工匠精神代代相傳。
02
四 團美 食 篇
01
海 棠 糕
創制于清代,形似海棠花,味道香甜可口,外層是面粉皮,內陷是紅豆沙,在海棠花形模子中烘烤而成。它不僅吃起來香甜可口,其制作工藝也頗具觀賞性。剛出爐的海棠糕表面的飴糖呈咖啡色,糕面上還要加果絲、瓜仁點綴。
02
青 團
據考證青團之稱大約始于唐代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每逢清明幾乎都要蒸青團,古時候人們做青團主要用作祭祀,雖然青團流傳千百年,外形一直沒有變化,但它作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而是成了一道時令性很強的小吃。
03
豆 黃團
用加工的新糯米在土灶頭大鐵鍋里煮成新米飯,然后配以芝麻、紅豆沙、黃豆粉等食材,通過簡單加工,制成團子。如今,豆黃團又有了豬油桂花豆沙餡或芝麻棗泥百果餡等多種多樣的口味配搭,不加色素、不用油、不烤不炸,是原汁原味的健康美食。
04
驢 打 滾
中國東北地區、老北京和天津衛傳統小吃之一,成品黃、白、紅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因其最后制作工序中撒上的黃豆粉,猶如老北京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因此而得名“驢打滾”。
03
云 龍樂 器 篇
04
云 龍服 飾 篇
05
云 龍美 食 篇
展覽時間:2023年3月7日星期二
下午1:00至3:00
地 點:上海市奉賢區博物館B棟1樓南門
現場民俗美食、非遺文化
皆可免費品嘗、體驗
期待您的到來
(轉自:上海奉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