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污染物品的接觸傳播。典型的臨床癥狀是:急起高熱、全身疼痛、顯著乏力和輕度呼吸道癥狀。
浙江省疾控中心表示,由于甲型H1N1流感近三年未在浙江省流行,疫苗接種率低,人群普遍易感。而隨著新冠防控措施的調整,人群流動性和聚集性活動增加,為病毒傳播提供了更便利條件,今年的甲流比往年會更猛烈一些。目前,我市已進入流感高發季節,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等集體單位防控流感壓力倍增。
【資料圖】
學校為何是傳染病防控的重點場所
學校作為封閉的人群密集場所,容易造成流感病毒的傳播。我國每年報告的流感暴發疫情中,90%以上發生在學校和托幼機構。與其他人群相比,學齡兒童的流感感染率最高。學齡兒童在學校、家庭和社區的流感傳播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流感流行可引起大量學齡兒童缺課和父母缺勤。
學校、托幼機構如何做好流感防控?
1.做好晨、午、晚檢工作。當發現發熱、咳嗽、咽痛等流感樣癥狀的學生時,立即為其佩戴醫用外科口罩,送至衛生室或保健室做進一步排查,同時通知家長及時帶回學生到轄區醫療機構就診。
2.學校一旦發現發熱和(或)呼吸道感染癥狀人數異常增加的情況,應及時上報轄區疾控中心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3.疫情報告后,學校、幼兒園相關負責人需協助轄區疾控機構對疫情信息進行核實,協助開展病例搜索,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和樣本采集。
4.嚴格落實病例管理措施,發病期間杜絕帶病上課(體溫恢復正常、流感樣癥狀消失48小時后或根據醫生建議方可恢復上課)。
5.落實因病缺勤及病因登記追蹤制度。指派專人負責追蹤是否有新發病例及現有病例轉歸情況。
6.加強通風及清潔消毒工作。勤通風,衛生間、教室走廊側的通風窗常年處于最大開啟狀,教室、寢室、食堂、衛生間每日開啟門窗對流通風2~3次,每次不少于30 min。每天對門把手、桌椅扶手、樓梯扶手和飲水機把手等高頻接觸物體表面加強消毒頻次,尤其是公共衛生間等重點場所,做好重點清潔消毒工作。
7.適時開展宣傳教育。通過校園廣播、宣傳欄、家長微信群等途徑廣泛宣傳流感防治知識,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洗手間配備洗手液),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叮囑家長盡量不帶孩子去人多擁擠、通風不暢的公共場所活動。如果必須外出,請全程佩戴醫用外科口罩。
8.流感疫苗接種是預防流感發生和重癥流感最主要的手段。由于毒株變異和抗體衰減原因,流感疫苗需每年接種方能獲得有效保護。為了在流感高發季節前獲得保護,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種。如果錯過時間,也可以在流行季任意時間接種。
當有聚集性疫情時,學校、托幼機構如何消毒?
當發生聚集性疫情時,學校和托幼機構等公共場所應加強通風、手衛生,避免使用空調,并對可能被污染環境進行消毒。對于門把手、飲水機把手、水龍頭、課桌椅、樓梯扶手、玩具等高頻接觸表面,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進行噴灑或擦拭消毒,不耐腐蝕的物體表面也可用500mg/L~1000mg/L的季銨鹽類消毒劑或次氯酸消毒劑進行噴灑或擦拭消毒。毛巾、水杯等,可浸泡在25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內15分鐘,然后用清水洗凈,也可煮沸消毒15分鐘。
來源:義烏疾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