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資訊 >  >> 
世界看點:美國三大股指反彈超3%,銀行業風險緩和,買入信號何時出現?

時間:2023-04-03 12:29:57    來源:東方資訊

美國三大股指上周反彈超3%,銀行業風險緩和讓剛剛過去的一季度畫上了相對圓滿的句號。

政府和監管機構決心采取進一步行動,為危機有效解決提供了希望,而美聯儲最關注的物價指標也重新回到下降軌道,支持了投資者未來貨幣政策可能變得更為溫和的預期。衡量市場波動性的恐慌指數VIX已經回落至長期均值下方,隨著美股收復此前因恐慌導致的跌幅,進一步上行或需要更多有利因素的支持。

市場押注加息終點臨近


(資料圖)

3月以來外界持續關注美國地區銀行業風波的進展。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金融機構的流動性問題似乎正在改善中。根據美聯儲更新的每周數據,截至3月29日的一周內,銀行業通過貼現窗口等工具籌資1530億美元,低于此前一周的1640億美元及硅谷銀行破產后的紀錄高位1650億美元。這表明,在幾家地區銀行倒閉后,美國金融系統的壓力可能正在緩解。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銀行業的困境,美國國債收益率在3月份暴跌,與利率關聯密切的兩年期美債收益率收于4.060%,累計下跌73.5個基點,創下自2008年1月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月度跌幅,市場對美聯儲的政策預期發生了巨大變化。牛津經濟研究院高級經濟學家施瓦茨(BobSchwartz)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美聯儲肯定歡迎金融系統穩定的跡象,這將有助于防止恐慌演變成全面的危機。他認為,美聯儲在加息方面將比銀行系統動蕩前更加謹慎。

物價數據也給了美聯儲放緩行動的理由。作為首選的通脹指標之一,美國2月核心PCE同比增長4.6%,創近18個月新低,此外密歇根大學3月消費者調查也顯示,1年期通脹預期進一步回落至4%以下。根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的Fedwatch工具,市場預期5月份加息與按兵不動的可能性幾乎相同,終端利率目標將出現,同時今年年底聯邦基金利率區間將在4.25%-4.50%之間。相比之下,美聯儲本月曾暗示今年或將繼續加息25個基點,且在2024年之前不打算降息。

荷蘭國際集團(ING)認為,市場對美聯儲是否會在5月會議上最后一次加息仍存在分歧。到目前為止,官員們一直沒有做出承諾,他們更愿意等待最近銀行業動蕩對金融穩定的威脅如何顯現的數據和證據。該行預計5月加息25個基點后將標志著政策利率的最高點。緊縮的貸款條件、不斷惡化的房地產市場和美國商界領袖的悲觀情緒已經引起了我們的擔憂。

施瓦茨告訴第一財經,雖然通脹有所回落,但這不應該改變美聯儲在下次會議上再次加息的計劃。通脹對美聯儲來說仍然太高,預計美聯儲還有兩次25個基點的政策空間。不過他重申了此前的看法,需要防范高利率的后續效應下半年對整體經濟造成影響,這將導致輕度衰退。

買入信號何時出現

美股經歷了跌宕起伏的一季度,反通脹進程遇阻一度讓美聯儲為進一步行動做好了準備,而突如其來的地方銀行業風波則讓利率預期出現了波折,這也直接反映在了主要股指的分化走勢上。納指創下自2020年二季度以來最佳表現,資金轉向了科技股和成長股,而以周期性股票為主的道瓊斯指數則沖高回落收跌。

從近一周的市場表現看,短暫的恐慌后各行業呈現普漲格局。根據道瓊斯市場的統計,能源板塊近五個交易日上漲6.2%,成為表現最好的行業,金融板塊連續第二周走高,區間漲幅超4%,因銀行業溢出效應而受到關注的房地產板塊基本收復年內失地,這三個周期行業走勢也反映了外界對經濟前景擔憂的緩解。與此同時,科技、通信等成長板塊則繼續受到利率預期對估值及融資壓力的提振。

資金流向顯示,不少投資者產生了逢高減倉的意愿。根據RefinitivLipper的數據,截至3月29日的一周內,美國貨幣市場基金凈流入593.1億美元。本月迄今為止,累計約2733億美元的資金買入了這款傳統避險工具。與此同時,在此前一周買入101億美元后投資者再次出逃,共計賣出206.8億美元美股基金。

事實上,目前市場的避險情緒依然處于高位。美銀統計發現,今年前三個月,美國貨幣基金規模增加了5080億美元,這標志著自2020年第一季度以來最大規模的資金流入。

雖然如此,美國銀行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特內特(MichaelHartnett)暗示,逢低買入的機會可能指日可待。該行牛熊指標從此前的的3.0降至2.3,進一步逼近“反向買入”領域。當牛熊指數跌至2.0以下時,風險資產的買入信號就會觸發。統計表示,自2013年以來,在已經出現的9個“買入”信號后的平均三個月內,全球股市平均上漲7.6%。

嘉信理財認為,銀行業危機似乎得到了控制。物價壓力有所下降,同時勞動力市場仍然非常強勁。從貨幣政策看,5月會議之前,利率預期可能持續焦灼。這些因素表明,隨著第二季度的開始,交易員可能會有繼續做多的情緒,財報季將成為接下來的焦點,市場將維持波動,等待經濟和政策前景進一步明朗。

關鍵詞:

業界

資訊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