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23年各省份的一季度居民可支配收入情況。數據顯示,相較于2022年同期,各省份的名義增速均不低于3%。
(資料圖)
其中,上海、北京、浙江繼續排名前三位,浙江更是憑借近800元的增量首次躋身“2萬+”。與此同時,隨著遼寧、內蒙古和安徽的加入,目前成為“萬元戶”的省份有12個。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2023年一季度經濟運行數據,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870元。也就是說,上海、北京、浙江、江蘇、天津、廣東、福建和山東這8個省份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此外,還有不少省份實現了排名上升,其中上升最多的是陜西。2023年第一季度,陜西省居民可支配收入為8306元,相較于2022年第一季度,增長達6.19%,超過河北和廣西,進入全國前20名。
與此同時,寧夏也憑借4.83%的名義增速超過青海。各地的居民可支配收入,究竟在一季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浙江首次躋身“兩萬+”
浙江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再創新高。根據浙江省統計局數據,2023年第一季度,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58元,同比名義增長4.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7%。
浙江不僅一舉躋身“2萬+”,其2023年第一季度的同比增量也達到了792元,位列全國第二,高出增量排名第三的北京55元。
其實浙江的居民可支配收入一直很高,常年位居全國第三名,僅次于上海和北京,且與第四名江蘇省拉出較大差距。而這與浙江的經濟結構有關。
眾所周知,民營經濟、小微企業是成為浙江的最大特色和“金字招牌”。2023年一季度,浙江規模以上工業中,民營企業增加值增長5.5%,增加值占比達到70.4%。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葉青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浙江的民營經濟基礎很好,無論是對居民就業來說,還是對創業來說,都是有利的。擁有穩定的工作,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自然也更容易增加。
與此同時,浙江開年第一季度的經濟運行數據也表現不俗,GDP達到1892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9%,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浙江今年一季度的經濟指標都不錯,無論是工業還是服務業都有穩定的增長,經濟發展比較穩定,居民收入才能夠增加。”葉青說。
除了一季度的居民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萬元,浙江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也在進一步縮小。
具體而言,2023年一季度,浙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3589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98元。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值為1.79,比上年同期縮小0.03,這一數據遠低于全國水平的2.35。
“成績”優異的浙江甚至提前完成了自己的小目標。根據《浙江省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2025年,浙江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至到44000元,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至1.9。
而在2022年,浙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7565元,雖然距離2025年的44000元還有一定距離,但其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為1.90,比上年縮小0.04,已經達到了2025年的預設目標。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