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資訊 >  >> 
全球觀天下!突發!知名飲料被禁止生產,全面下架?

時間:2023-04-24 13:48:09    來源:義烏城市網

近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泰國天絲醫藥保健有限公司

表示收到一份最新的判決書

中國紅牛被禁止生產銷售

判決書顯示,2022年10月31日,吉林高院就泰國天絲針對中國紅牛旗下的紅牛維他命飲料(湖北)有限公司、北京紅牛飲料銷售有限公司、北京紅牛飲料銷售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侵害紅牛商標專用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做出一審判決:三家企業立即停止生產、銷售“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立即停止使用含有“紅牛”字樣的企業名稱,同時連帶賠償原告泰國天絲3000萬元。泰國天絲方面確認了上述信息,并同時表示,除了司法上的侵權認定,目前市場上包括京東、天貓、中石油、中石化、沃爾瑪等在內的主流渠道都已經全面下架了侵權商品“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即華彬集團生產的紅牛產品。據報道,對泰國天絲公司公布判決書一事,華彬集團向媒體表示,吉林案是一審,是未生效判決,不具有既判力和執行力。同前案性質一樣,這是泰國天絲濫訴的結果。相關當事人將依法上訴,維護自己的權益。

有網友感慨稱

原來喝了這么多年的紅牛

居然不是原版?

其實,從2016年開始

雙方便開始了紅牛系列商標糾紛

其爭議的焦點在于

合作期限是20年還是50年

“紅牛”商標之爭已長達7年

目前中國市場上知名的“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有兩家企業正在生產和銷售。

其中一家為由華彬集團董事長嚴彬代表的“中國紅牛”,另一家由泰國天絲集團生產和運營。

這兩家企業產銷的“紅牛”系列飲料,在包裝和名稱上,均高度近似,讓消費者難以分辨。

中國紅牛公司生產的“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泰國天絲推出的“紅牛維生素風味飲料”。

率先將紅牛飲料帶入中國市場的是華彬集團董事長嚴彬及其團隊。

1984年,嚴彬在泰國創辦華彬集團,并于1995年與泰國紅牛、泰國天絲在中國合資成立了中國紅牛,擁有了紅牛商標在中國的經營權。

按照中國紅牛的說法,中泰雙方開始合作時,曾簽訂了一份“50年協議書”。其中第一條規定,只有中國紅牛有權在中國境內生產、銷售紅牛飲料,其他方在獲得書面許可或同意前均不得銷售。第七條則注明,協議有效期50年。

嚴彬對泰國紅牛的配方、品牌形象以及外觀設計都進行了本地化改造,并投入上億元營銷,打響紅牛品牌知名度。2015年,該品牌飲料銷售額則超過230億元。

然而,這段中泰商業合作20年后生變。

2016年10月,泰國天絲向華彬集團的中國紅牛發起商標侵權訴訟,聲稱“雙方約定的授權經營期限為20年,已到期,華彬紅牛需停止使用‘紅牛’品牌”。

華彬集團不服,堅稱雙方最初協商的經營期限為50年,“注冊公司時,受規定限制才將經營期限定為20年”。

自此,合作雙方進入持續多年的商標爭奪戰,雙方打了多場訴訟,涉及范圍波及華彬紅牛經銷商、渠道商、供應商等。

2019年初,華彬紅牛向廣東深圳前海法院狀告泰國天絲等,請求判定“50年協議”有效。2022年12月29日晚,中國紅牛聲明稱,“該公司收到深圳前海法院判決書,該判決不僅認定了‘中國紅牛’自1995年始享有在中國境內獨家經營紅牛飲料50年的合法性,而且也確認了泰國天絲及任何第三方在中國生產銷售紅牛飲料行為的非法性。”

2022年12月30日中午,泰國天絲發表針對“50年協議”的聲明,對中國紅牛的相關言論進行了反駁。泰國天絲認為,深圳前海合作區人民法院的民事判決書是“一審判決,尚未生效”,該公司已啟動上訴程序,“并將堅決通過司法程序維護自身權益”。

天絲集團的反駁。

沒有真正的贏家

面對曠日持久的中外“紅牛”之爭有業內人士認為此舉不利于行業良性競爭和發展

“作為占據中國功能飲料行業近50%市場份額的龍頭企業,中國紅牛20多年包裝不變,價格不變,配方不變,超前投建基地和廣告宣傳,直接培育了市場,培育了消費理念,促進了功能飲料行業的穩定和繁榮。”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說,2016年中外“紅牛”糾紛和雙方矛盾激化以來,中國紅牛年銷售額數年便徘徊在200億,難有上進的表現。

泰國天絲集團一方面與華彬集團進行訴訟戰另一方面也在中國市場進行擴張

據華彬集團官網,中國紅牛公司只生產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和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牛磺酸強化型)兩種易拉罐裝產品。

2019年起,泰國天絲在中國市場先后推出紅牛安奈吉、紅牛維生素風味飲料、紅牛維生素牛磺酸飲料以及紅牛維生素能量飲料等產品。

在泰國天絲發起的一系列訴訟的影響下,中國紅牛的銷售渠道受到了嚴格限制。時代財經注意到,目前在天貓、京東等渠道,已經無法找到中國紅牛所銷售的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的身影。

中泰紅牛之爭進入第7年中國市場上出現了多種紅牛產品共存的怪象導致紅牛品牌受損經銷商渠道和消費者深受其害

據時代財經不完全統計,目前在中國市場,不僅有中國紅牛、泰國天絲的4款紅牛產品,奧地利紅牛產品也在上市銷售。

而在雙方的紛爭里中國能量飲料市場早已風云突變

東鵬特飲、樂虎等品牌趁勢崛起,元氣森林等新興品牌也在蠶食紅牛的市場份額。

歐睿國際的數據顯示,中國紅牛市場份額從2012年的82.1%降至2021年的53.3%,而東鵬特飲、體質能量和樂虎等市占率持續增長,其中,東鵬特飲從2012年的4.7%增至2021年的16.7%。

來源?|?南方+ 羊城派 新黃河 證券時報 中國網

關鍵詞: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