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立夏剛過,走進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哨沖鎮,竜黑山的萬畝麥田金燦燦的萬畝優質小麥迎來豐收沉甸甸的麥穗壓彎了腰,一幅風吹麥田翻金浪的圖景就在眼前。
麥浪滾滾 供圖
專業合作社技術人員正在抓緊收割,嗡嗡作響的收割機來回穿梭在滾滾麥浪中,伴隨著轟隆隆的機器聲,顆粒飽滿的麥子裝滿機艙,豐收的味道撲面而來。
麥子收割 供圖
哨沖鎮是石屏縣的糧食主產區,種植小麥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從以前刀耕火種的傳統種植模式,到現在的“機耕機種機防機收”全程機械化,在實現了農業現代化的同時,為村民的生活也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豐收 供圖
技術人員表示,專業合作社的17臺收割機對全鎮小麥采用大型收割機進行收割,每臺收割機每天可收割40畝左右的小麥,20多天可完成對全鎮小麥的收割。
機械化運作 供圖
近年來,哨沖鎮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認真落實糧食補貼等各項惠農政策,抓好糧食生產,夯實農業基礎。據悉,2023年,哨沖鎮竜黑山片區種植小麥1.1萬余畝,按照畝產值1000元計算,預計總產達4000噸以上,增收1200萬元以上。
石屏縣融媒體中心 供稿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