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5月16日下午,家住上溪鎮的吳爺爺在助浴師幫助下,舒舒服服洗了一個澡。平常最普通不過的洗澡,對失智失能的吳爺爺來說卻是奢望。“他以前是個軍人,很愛干凈,沒想到2015年遇上一場車禍,不幸倒下了。我已經71歲,平時只能幫他擦擦身。”說起丈夫的過往,吳爺爺妻子抹起了眼淚。
助浴團隊上門服務。
對許多人來說,洗澡是放松身心最簡單的方式。而對不少失能老人、殘障人士而言,“洗個舒服澡”成了他們最大的愿望。今年年初,義烏市薪火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推出“浴享幸福計劃”,旨在幫助失能老人、殘障人士更舒適地洗浴。
駱阿姨今年62歲,17歲那年突患脊髓炎導致下身癱瘓,一直由母親照護,母親離世后,弟弟一家承擔起了照顧她的重擔。5月5日下午,助浴師張巧和團隊同事準備好醫療箱、助浴器材等,為駱阿姨開展免費助浴服務。
進門,張巧先為駱阿姨測量血壓、血糖和體溫等,向家屬問詢過往病史,這是浴前身體檢查以及遠程病情登記后的二次評估。隨后,三人分工協作,鋪上防水墊,組裝便攜式浴缸,清潔消毒……
“如果水溫燙了,或者哪里不舒服,就和我們說。”第一次讓外人幫助洗澡,駱阿姨有些緊張,張巧托著她的頭,讓她放松。她們時而握住蓮蓬頭將水慢慢淋向阿姨全身,時而用一次性搓澡巾輕輕揉搓。只見助浴團隊的服務精細到發絲和耳朵,再到手指、腳趾,阿姨身體的每一處都被細心“照顧”到。洗浴結束,擦拭干凈的阿姨被抱回床上,換好干凈的衣服,再給她按摩舒緩。最后一步,為阿姨再測一次生命體征,做浴后檢查,待阿姨狀態平穩,一場助浴完美結束。過程中,老年人隱私被充分顧及。
從緊張到享受的轉變,義烏市薪火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人陳彩娟見證了多次。考慮到失能老人、殘障人士行動不便、洗澡不易,陳彩娟聯系了專業助浴機構負責人張巧,聯合全市社工站,推出“浴享幸福計劃”。截至目前,已為我市30余名失能老人、殘障人士提供服務。
助浴不單單是洗浴。“從進入服務對象家門的那一刻,助浴師要迅速將自己調整為不同角色。”陳彩娟說,有時是臨時保姆,要給他們剪指甲、理發;有時是傾聽者,耐心聆聽他們的生活瑣事;有時又成了“媽媽”,安撫玩鬧的“老頑童”。
“被認可是一種幸福,實施浴享幸福計劃,雖然身體上會累一點,但精神上很滿足。”陳彩娟說,每當看到老人及家屬充滿感激的眼神,每一個助浴師都會有滿滿的成就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