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浙江省“家醫黨員先鋒隊”名單出爐,我市第二人民醫院(佛堂鎮中心衛生院)倍磊片“家醫”團隊榜上有名,他們為守護居民健康勤懇工作、無私奉獻,獲得省基層衛生協會肯定。
近年來,團隊以“醫防融合健康不出鎮”為主題,結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為倍磊片村民提供診療、健康教育、營養指導、康復輔導等服務,給行動不便的慢性病患者提供入戶隨訪、送醫送藥服務。
【資料圖】
尤其在疫情期間,醫患雙方關系進一步拉近。從2020年開始,團隊醫生通過多種形式對居民進行防疫知識宣傳,比如請當地網紅村民拍攝小視頻,剪輯通俗易懂的防疫小知識、小技巧;自掏腰包購買防疫用品,免費發放給村民;設立暖心服務點,送醫上門……
扎根基層傾情奉獻
倍磊片“家醫”團隊由8名家庭醫師、8名健康管理師組成,另由7名醫藥醫技輔助人員、12名專科專家配合,共同為佛堂鎮倍磊轄區1.3萬多位居民提供衛生健康服務。無論是嚴寒酷暑還是逢年過節,家庭醫生團隊每一位成員堅持定期上門,保障群眾健康,以傾情奉獻收獲群眾的信賴與稱贊。
金利來是佛堂鎮葛仙村責任醫生,這里地處義烏和金華交界處,村民就醫不便,她充分發揮家庭醫生作用,彌補這個偏遠村莊醫療資源空白。2022年1月,臨近新春佳節的一天,金利來在開展日常服務過程中發現,74歲獨居老人張奶奶血糖接近30mmol/L,高出正常標準許多。她及時調整原來的血糖控制方案,更改日常用藥配方,制定新的飲食、運動計劃,考慮到老人家屬都在外地,她還加密上門檢測頻次。通過3個月治療控制,張奶奶空腹血糖降到了6mmol/L,達到理想數值。張奶奶說:“金醫生對我就像家人一樣,她經常來家里給我看病、送藥,我都不用跑醫院,身體已經好多了。”從那以后,張奶奶對金醫生特別信賴,身體有什么不適,第一時間就想到金醫生。
在服務中實現成長
貝俊強是團隊里最年輕的成員,2021年9月,他從市中心醫院定向規培后,正式成為全科醫生。
貝俊強被醫院安排到公共衛生科工作,剛接手時,他的內心是抗拒的。作為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他一心想向專業化醫生發展,而在他看來,家庭醫生無非是打打電話、量量血壓,并沒有多少技術含量,臨床醫生干這份工作實在是有些“大材小用”。但當他真正與群眾面對面時,之前的想法轉變了。由于離市中心大醫院比較遠,村民十分渴望與珍惜家庭醫生服務,貝俊強發現,基層醫生的價值并不遜于大醫院醫生。在團隊老隊員帶領下,他逐漸在工作中找到了自我價值,開始真正熱愛這份工作。
2022年8月,適逢一年一度農民免費體檢,貝俊強挨個統計村民體檢情況時發現,平望村村民宋爺爺夫妻沒有參加。他上門并查閱隨訪檔案后了解到,宋爺爺已經90多歲高齡,身體毛病比較多,妻子陳奶奶則因糖尿病、關節炎等,腿腳不便,老兩口其實很需要定期體檢。于是,他便自己開車將宋爺爺夫妻送到體檢點,并全程抱扶老人完成每項體檢,此舉受到村民的肯定與贊揚。
醫防融合良性循環
陳小雨是倍磊片“家醫”團隊隊長,也是佛堂鎮中心衛生院全科醫學科主任。“像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光靠吃藥、打胰島素并不能很好地防控疾病。前期要早篩查,后期靠飲食控制、運動療法、藥物治療等手段綜合防治。把這些環節都銜接起來,才能真正實現醫防融合。”陳小雨正身體力行帶領大家,將醫防融合理念滲透進家庭醫生日常工作中。
家庭醫生不僅為慢病患者提供日常服務,還成為對接患者與專家團隊診療的重要窗口,讓更多慢病患者得到更專業的治療。每個周末,團隊成員都會出現在倍磊片各村內,為村民提供上門診療服務。陳小雨說:“我們的目標就是做新一代赤腳醫生,做轄區居民的好朋友!”
在多年基層醫療工作中,陳小雨深知感動式服務帶來的力量,她要求每一位團隊成員站在患者的角度考慮問題,用以心換心的服務解決患者痛點;在與群眾建立聯系后,提供主動式服務,在云藥房、農民體檢、義診多方位助力下,讓老百姓主動參與,關注自身健康,實現醫患良性互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