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義烏十佳“最美科普人”評選結果揭曉,參與網絡投票的32名候選人,由全市各學會(協會、研究會)、企業科協、院士專家工作站、鎮街科協等單位推薦。在為期一個月的活動中,共有111萬多人參與了投票,頁面訪問量超1750萬人次。
根據投票結果和評選辦法,經義烏市科協評審委員會審定,赤岸鎮初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陳春良,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生產性實訓指導教師呂勇等10名候選人榮獲義烏市“最美科普人”稱號。
市科協負責人表示,將以宣揚義烏市十佳“最美科普人”扎根基層、獻身科普事業的先進事跡為契機,發揮他們的典型示范引領作用,激勵廣大科技(科普)工作者、科普志愿者積極投身科普事業,努力在全社會形成普及科學知識、樹立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的良好局面,為進一步提高義烏公民的科學素質作出新的貢獻。
(相關資料圖)
陳春良:對待科普工作事無巨細
朱丹溪國醫館、光影長廊、百草園……走進赤岸鎮初級中學,就被一種濃濃的科普氛圍所包圍。聊起科普工作,赤岸鎮初級中學校長陳春良滔滔不絕,他說,現在學校還在不斷完善朱丹溪國醫館的科普教學內容,以丹溪文化為輻射點繼續講好名人故事,在立足本土文化的基礎上大力推廣本校特色課程普及,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
從事教育行業20多年來,陳春良牽頭構建了“黨建+護校單元”政府主導區域聯動模式,制定《義烏市校園保安行為標準》、義烏市學校保安值班室標準化建設等標準化校園安全管理新模式,積極推進校園安全數字化管理改革,完成了廿三里一小、義烏中學、楊村小學等智慧平安校園試點,成功承辦了金華市智慧平安校園建設現場會暨防溺水工作部署會、浙江省中小學安全工作專題會、浙江省“反恐進校園”活動,深受省、地、市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
在眾多學生和老師眼里,陳春良平易近人,做事認真負責。“防患于未然,要把學生的安全和教育想到前面去。”陳春良對待科普相關工作事無巨細。在位于赤岸鎮初級中學的長廊上,擺放著32個木框搭建的種植棚。“這里我們要種植32種中草藥,學生下課的時候就可以來這里辨別中草藥品種,觀察中草藥的生長情況。”陳春良說,這樣學生可以在校內隨時開展社會科普活動。“這是我們學生用中草藥標本制作的美術作品,準備參加今年全市組織的書法美術作品大賽。”陳春良拿起學生制作的作品說道,要因地制宜,把中草藥文化發揚光大。
金靖(中)
金靖:傳播茶藝茶技文化
金靖從小在大陳鎮道人峰茶園長大,對茶文化有著特殊的感情。只要有空余時間,金靖就開啟直播,分享茶藝茶技,近一年通過微信公眾號、抖音發布短視頻百余個,瀏覽量幾十萬,只為讓更多的人知茶、愛茶,以網絡直播及短視頻方式傳播茶藝茶技。
金靖還是金華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道人峰茶加工技藝的中流砥柱,2009年起陸續開始在義烏、金華、杭州等地區開辦道人峰茶加工技藝培訓課,期間培養了高級茶葉加工技師、茶藝師、評茶師以及愛茶人士等數百人。金靖至今已傳承道人峰茶加工技藝21年,成功研發優質茶產品20款,得到業界人士的認可和贊譽。多次參與有機茶專項技術研究,先后兩次獲得義烏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道人峰每年都會迎來中小學生參觀學習,金靖細心地為學生講解,同時讓學生從采茶、攤青、殺青、手工炒茶、理條烘干、品茶香、學茶藝等一條龍體驗活動中體驗手工茶制作技藝,深度感受中國傳統茶文化。同時,金靖以傳習非遺手工茶加工技藝為核心內容實施技能培訓,組織有就業培訓意愿的農戶參加勞動預備制培訓、崗前培訓、訂單培訓和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打造職業技能實踐基地,為就業提供技術支撐。
近年來,金靖利用多方資源,積極與大陳鎮政府對接,不斷“打磨”創意,打造出了“大陳小集”這一區域品牌。僅一年多時間,“大陳小集”不僅成為大陳豆制品、高粱酒等9個品類、25個品種農產品的展銷平臺,更成為村集體、農戶和農業企業抱團發展的典范,為當地農業增收超6000萬元。
樓文美:做一名普通的農業科普人
樓文美從事農業相關工作三十余年,雖轉換數個崗位,但在每個崗位上,始終把科普農業為己任,力追科技前沿,緊跟時代發展。
近幾年,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農民培訓,農民素質高低直接關乎農業的發展水平。“我們圍繞數字農業、未來鄉村建設、農村‘三資’管理、農業綠色發展、農創客、青年委員能力提升等主題開展培訓,每年培訓村級干部、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農創客等農村實用人才1000余人。”樓文美說。2017年,樓文美牽頭總結了這兩年義烏成功防治白果病的經驗,編寫了《義烏市桑葚(露天栽培)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模式圖》,撰寫了《義烏市桑椹菌核病暴發原因分析與綜合防治措施》,為更多專業戶送去最新技術信息。
在負責農業農村局門戶網站期間,樓文美和她的同事順應信息化發展趨勢,把網站當作科普新平臺,使人們打開網站就能快速瀏覽到其所關心的信息。“我以前不懂頁面設計,完全是個‘門外漢’,從不懂到入門,不斷學習改進,精益求精,把農民關心的政策法規、農業動態、新技術、農技110、市場動態等作為頁面重點欄目推出。”樓文美說。
“作為老農技中一員,我將繼續為義烏農業科普工作添磚加瓦。”樓文美說。
駱遙:“農二代”科普人
“農二代”的駱遙是義烏本地人,2016年,他放棄律師工作,從父母手中接過“甜蜜事業”,為義烏這片土地帶回了農業新思維、新技術、新方法。駱遙認為,農業要抓好兩頭,一頭不斷研發出更好的農副產品滿足消費者,一頭找到適合自己產品的市場,這樣才能為傳統農業的生產和銷售注入新活力。
2020年,駱遙創辦了義烏市雅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從事義烏紅糖及南蜜棗的生產加工以及初級農產品銷售。在生產基地,隨處可見科研的力量。從新西蘭、美國等引進的新品種很多,吸引科研院校的技術人才進行品種改良和培育。
2021年,義烏市雅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申報義烏市博士創新站,與浙江農林大學簽訂技術服務合同,主要從事水稻、鮮食玉米的新品種引進及新技術的推廣。今年國家級科技小院——義烏玉米科技小院在義烏市雅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成立,進一步搭建“政產學研用”平臺,促進科技經濟深度融合,促進義烏農業產業發展和農民科學素質提升,為實施鄉村全面振興作出更大貢獻。
位于福田街道的紅糖基地設立了紅糖展示中心,吸引了很多中小學生前來參觀學習。“我們把紅糖的非遺文化做了整理和歸納,通過形象的展示方式進行科普宣傳。”駱遙說。今年,他開始主導推進浙江省“農業雙強”項目建設——糖蔗數字化管理應用及新品種推廣。通過機械化改造使糖蔗種植收割處理,帶動義烏紅糖產業提質增效。此外,生產基地還開展了低碳生態示范性基地打造,引入“稻-蝦”共生的模式,實驗成功后將做相關科普講座進行推廣。
王春花:扎根基層的健康科普人
“今天丫丫給大家講講高血壓的禁忌。”點開義亭中心衛生院的視頻號,第11期“亭醫有約之丫丫課堂”上線,視頻播出后,很多市民觀看和轉發。這檔節目是義亭鎮中心衛生院辦公室主任、團支部書記王春花牽頭打造的。2021年,她就開始自制科普視頻,通過打造了《丫丫說健康》《亭醫有約》等健康科普品牌,視頻號推送向大眾傳播健康科普知識,截至目前共完成科普視頻創作28期,累計點擊量10萬多。
王春花先后獲得義烏市青年崗位能手、義烏市優秀團干、義烏市最美志愿者、先進科普工作者、“五亭說宣傳隊”最美宣講員、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優秀志愿者(個人嘉獎)、最美天使等榮譽稱號。
她既是健康服務工作人員,也是健康宣傳和踐行者。王春花參加工作以來,一直扎根在基層,把美好的青春獻給了這片土地,用醫者的溫度溫暖身邊每一位患者。工作中,她視病人如親人、朋友,陪同行動不便的老人檢查、取藥是家常便飯;接診病患的同時,她還經常解決患者在就醫過程中遇到的許多實際問題,如為困難的急診外傷患者墊付醫藥費等。
除了完成本職工作外,王春花還利用業余時間積極投身健康知識普及工作中。她發揮團隊優勢,整合資源,打造五亭有愛青年科普志愿隊,通過開設《聽我說健康》直播課堂及《亭醫有約》三進服務,團隊2022年累計完成線上、線下科普課堂102場,受眾群體近萬人。
方國宏:短視頻賦能科普 讓科學知識傳得更遠
短視頻近年來成為媒體融合創新的一個風口。現在全國短視頻用戶數量有10億,平均每個用戶每天會花1個小時在短視頻上。義烏市融媒體中心政經部副主任方國宏從事新聞工作20年來,長期深耕基層的新聞報道,特別是在短視頻制作方面,不斷豐富內容產品、創新呈現方式、賦能科普工作,拓展傳播渠道,創作出一系列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有思考的新聞作品。
方國宏先后策劃了多組科普新聞系列,比如《主播說防疫》《防疫小課堂》《交通知識我來科普》等,在義烏本級媒體播出科普視頻2000余條。另外還有眾多的科普類新聞在央視、衛視等上級媒體播出,多個作品獲浙江省廣播電視新聞獎、金華市廣播電視新聞獎。
“短視頻新聞是新聞傳播形態的創新,因其內容以生動、趣味的方式進行解讀,更容易受到大家的追捧和青睞,接受度也會更高。”方國宏說,他會繼續利用好短視頻平臺,用更好的短視頻內容去賦能科普,讓科學知識傳播得更深入人心,更廣更遠。
一篇生動的短視頻背后需要付出很多心血,從前期采訪,到后期剪輯,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為此,方國宏經常加班加點趕作品,下苦功夫、長功夫,打磨好作品。同時,在確保正確輿論導向的同時,及時生動地將科學知識普及進廣大老百姓的心中,為義烏的科普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林忠凱:醫者大愛暖人心 溫情科普惠民眾
他的微信有3000個好友,三分之二是患者;一年365天,不分節假日,只要患者需要治療,他都及時趕到醫院為患者治療;工作之余,他還參加單位、協會、公益機構的志愿者活動、義診、講座,宣講醫學健康知識,為群眾提供免費治療。他叫林忠凱,是義烏市中心醫院的骨科醫生。他既是一名醫務工作者,又是一名科普工作者。
林忠凱行醫以來,獲得行業內多項榮譽。他擔任金華市中醫藥學會骨傷委員會委員、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人才信息分會理事、浙江省醫學會組織修復與再生分會青委會委員、義烏市133創新型人才、義烏市首批中醫藥青苗計劃人員、義烏市中醫藥學術研究會第一屆理事、浙江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骨科考核導師、世界中醫藥聯合會中醫療養研究專業委員會理事等。
在林忠凱的手機微信群里,有一個近500人的骨科、中醫藥養生咨詢微信群,他是這個群的群主。平時無論誰有健康問題咨詢,他都耐心講解,為群里的人科普相關知識。“現在知識來源渠道豐富,但良莠不齊。”林忠凱說,“針對網絡熱點健康話題客觀分析,指出合理性與不足,可以提高大家的健康知識辨識度。”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注重養生,林忠凱結合自己多年的治療經驗,經常在群里分享一些養身科普常識。
林忠凱懷著仁愛之心,把愛與善良的種子播種在義烏這片熱土上。
樓憶霖(右二)
樓憶霖:發動學生積極參與科普活動
點開義烏這家叫史密森科技培訓機構的微信公眾號,可以看到一系列關于各類的科普知識宣傳內容。這家機構的創始人樓憶霖從事教育教學工作14年,2019年因為機緣巧合,她被這個科技課程深深吸引,毅然辭職,創辦了這家培訓機構。辦教育機構的同時,樓憶霖還組織開展了各類公益科學實驗培訓課,激發兒童對科學知識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營造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濃厚文化氛圍。
2021年9月至今,史密森送教走進義烏市各大幼兒園、小學,開展科學實驗、電子百拼、少兒編程等科技類課程,受教人群3萬人次。2022年7月,史密森STEAM創客公益課堂送教進詞林社區、塔下洲社區;8月,為方便開展公益送教活動,成立了40人規模的史密森志愿服務隊,為推進科普進社區,在東洲社區、南山社區、詞林社區、塔下洲社區、陸港社區等社區開展了一系列送教活動。
談起創辦公司的初心,樓憶霖說:“近年來,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扎實推進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我們也希望盡己所能,發動學生積極參與科普活動,培養學生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善于創造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體驗、感受科學的奧妙,營造良好的校園科普氛圍。”
呂勇:在專業上的探索步履不停
十余年來,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生產性實訓指導教師呂勇在專業上的探索步履不停,在科研及教學項目中頻獲國家、省、市級各類獎項,也深得印刷行業企業的青睞。
近年來,呂勇在行業內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他的柜子里裝了數十本榮譽證書。2020年以來,他到義烏印刷包裝產業園,以及浙江五鑫科技、浦江蔚藍燙畫等企業開展工匠精神、新技術科技創新實踐方法等的科普講座8次,累積1600多人次聽講。他主持的智慧印刷數字化工作流程標準化改造,該科技成果具有色差精準控制以及印單工藝標準化控制功能兩項技術創新,目前已在義烏印刷包裝產業園的60多家企業中采用。
呂勇還編寫了省級新形態教材《印刷設備及綜合實訓》和省精品在線網絡課程,出版了《數字圖文設計基礎教程》《平面圖文設計基礎》教材2本,對學生和企業員工進行線上線下技能培訓。組織成立了印媒創新社,現有成員200多人,定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到幼兒園舉辦印刷傳統文化科普講座,讓孩子體會印刷和造紙等悠久的歷史文化。
吳昕華:做好衛生健康“宣傳員”
自2006年加入義烏市衛生健康行政執法隊以來,吳昕華就當起了“宣傳員”,跟著單位的業務線,奔走在衛生健康執法科普第一線。傳染病防控、飲用水健康、職業病宣傳、醫療美容整治、學校衛生教育、游泳場所衛生,百姓關注什么,她就關注什么。
吳昕華先后四年獲得浙江省衛生監督信息宣傳先進個人,在各類媒體刊物發表科普類文章450余篇。現在是信息社會,每天撲面而來的信息五花八門,大部分人總是來不及辨別正確的健康知識。她抓住職業病防治宣傳周、夏季游泳場所檢測、中高考學校衛生監督保障等關鍵時間節點,提早謀劃,聯合電視臺、網絡媒體多渠道多途徑普及衛生健康知識,發出衛生健康執法戰線“她聲音”。
日常生活中,健康安全防范很重要。吳昕華會挖掘社會熱點,在一次次健康宣傳過程中,采寫了大量貼近實際、生動活潑的新聞報道及健康科普知識稿件,增進了群眾對義烏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關注和了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