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10多天前,義烏市佛堂鎮的朱先生患上了一種“怪病”——突然發燒,伴有咳嗽咳痰,他以為是普通感冒,但對癥用藥后仍反復發熱、全身乏力不能站起。
“患者身體一貫硬朗,卻突然染上這么蹊蹺的病情,能同時累及呼吸系統和神經系統的‘元兇’是什么?”朱先生被送到義烏市第二人民醫院后,醫院全科主任陳小雨不禁琢磨。
“我住在農村,家里長期養殖雞鴨……”追問病史時,朱先生的這句話引起醫務人員的注意。結合朱先生住院期間胸部CT、血常規、無痛支氣管鏡檢查、實驗室病原檢測等,醫務人員抽絲剝繭,最終發現這種怪病竟是“鸚鵡熱”。
陳小雨介紹,“鸚鵡熱”是一種由感染鸚鵡熱衣原體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該病原菌通過受感染鳥類的尿液、糞便及其他排泄物排出,可在環境中保持感染性數月。人類通過吸入鸚鵡熱衣原體污染的氣溶膠致病,可發展為流感樣疾病或肺炎。鴿子、金絲雀、鴨子、天鵝等可能是人類感染的來源。
抓到朱先生怪病的“元兇”后,陳小雨立即率全科醫生團隊開展治療。陳小雨表示,鸚鵡熱衣原體肺炎最常見的臨床癥狀是發熱、干咳、呼吸困難、頭痛、肌痛,也有脈溫分離(發熱但脈率未增加)、意識改變、畏光、肝脾腫大、非特異性皮疹和咽炎等表現。鸚鵡熱肺炎治療至少10-14天,以確保有效和預防復發。
目前,朱先生肺部感染病灶吸收明顯,咳嗽、咳痰已明顯好轉,體溫正常,預后良好。
陳小雨提醒市民,如家中飼養家禽(鳥類、雞鴨等生禽),應保持居家環境通風,注意飲食衛生;戴口罩,接觸活禽后注意洗手;養鳥愛好者應定期清除鳥禽糞便,清理時適當灑水,以免病原體漂浮在空氣中引發感染;如在接觸鳥類等活禽后突發高熱、頭痛、干咳等癥狀,應及時就醫,主動告知醫生有活禽接觸史。
來源?|?義烏市衛生健康局?義烏市第二人民醫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