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基礎設施維修有序進行,特色產業發展異軍突起,桶裝純凈水生產如火如荼……去年以來,石柱自治縣黃水鎮為發展壯大新型集體經濟,通過實施“社村合建”帶動資源互補,“社村合資”帶動經濟發展,“社村合訓”帶動干事創業等舉措,探索社區帶村的抱團發展新模式,打通了集體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社村合建,帶動產業發展
(資料圖)
“去年,萬勝壩社區與我村結對幫扶以來,帶動民宿和鄉村旅游產業發展,還開墾撂荒地,發展了75畝中藥材虎杖和7畝羊肚菌產業,2022年度村集體經濟收入近40萬元,在全縣村(社區)中集體經濟收入排前10名。”談到社村合建帶來的增收成效,金花村黨支部書記蔣貴成如數家珍。
近年來,黃水鎮黨委政府明確“三合三帶”思路,充分利用社區的資源優勢、經濟發展優勢,按照“一社帶一村”方式,將4個社區分別與4個村結對,成為黨建共建和幫扶伙伴,并力推“1+8+N”發展模式,通過以強帶弱,呈現出了產業發展新面貌,推動村(社區)集體經濟發展駛入了“快車道”。
自去年結對以來,七龍社區和清河村共建垃圾資源回收站、露營基地、蔬菜市場、智能停車場,去年年底經營性收入達40.2萬元;黃連社區與洋洞村結對后,共建農貿市場,去年年底經營性收入達15萬元;黃水社區與大風堡村結對后,共建村集體發展用房,每年收取租金12.5萬元。
資金整合,帶動集體增收
去年4月,正是春筍上市時。在黃水鎮的清河、洋洞等村(社區),數千畝竹林的春筍破土而出,長勢喜人。重慶市天上黃水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上黃水公司)組織工作人員,及時組織收購群眾采摘春筍。整天車來車往,天上黃水公司呈現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這是黃水鎮黨委政府為破解村集體經濟發展缺少資金的難題,立足當地實際,于2022年3月整合全鎮4個社區和4個村的集體資金,合資成立的集體公司——天上黃水公司,以“1+8+N”為抓手,助力全鎮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具體事例。
自天上黃水公司成立以來,為拓寬集體經濟增收渠道,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和綜合實力,根據自身發展需要,8村(社區)聯合成立了黃水鎮竹筍專業合作社,2022年在全縣設置竹筍收購點15個,共收購竹筍1000余噸;承接市政基礎設施項目25個,組織村民積極參與集鎮環境衛生清掃保潔、基礎設施維修、簽約家政服務等業務工作;開發上線“蜀江春鮮”特產銷售和“黃水避暑房”房屋交易2個小程序,游客只需瀏覽小程序,可實現足不出戶就能挑選到喜歡的農產品和避暑房。
2022年度,天上黃水公司經營性總收入達260萬元,全鎮集體經濟實現純利潤75萬元,8個村(社區)的集體經濟分別突破5萬元,其中黃水社區、金花村的集體經濟收入在全縣村(社區)中排名前10名。各村(社區)在增強集體經濟的同時,通過分紅和就近務工,讓村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受到大家由衷稱贊。
開展干部合訓,帶動干事創業
“為助力集體經濟發展,黃水鎮按照黨建共建原則,在開展干部合訓工作中,去年共派9名村干部到社區掛職鍛煉,通過共同工作、學習、交流,進一步提升了村干部的能力素質和干事創業的激情。”黃水鎮相關負責人說。
據介紹,為凝聚起發展集體經濟的強大合力,黃水鎮堅持黨建引領,建立共建支部人才培訓機制,讓4個村的相關干部到共建幫扶社區掛職學習和鍛煉,為共同管理好、發展好集體項目打下了堅實基礎。
共建村社還將集體經濟收入納入村務公開內容,通過定期曬“成績單”,保障群眾參與決策、管理、監督的民主權利,確保集體利益和群眾權益不受侵害,進一步提升了公信力,激發出了干群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工作熱情,實現共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今年以來,天上黃水公司堅持突破“傳統經營”、走“多元發展”之路,突破“區域限制”、走“異地置業”之路,突破“單兵作戰”、走“抱團發展”之路,在鞏固竹筍收購、市政維修、環衛保潔、家政服務等產業發展的同時,還如火如荼發展起了“莼愛山泉”桶裝純凈水產業。今年1至5月底,該公司經營性總收入已超過300萬元,全年經營性總收入有望突破800萬元,成為帶動產業持續增效、村民持續增收、各村(社區)集體經濟的強力“引擎”。
(通訊員 隆太良 譚艷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