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孤殘兒童、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是社會中的特殊群體。作為承擔這些特殊群體救助服務職能的法定機構,人們對市兒童福利院、社會救助管理中心充滿好奇。
市兒童福利院、社會救助管理中心是什么樣子?
哪些人可以去尋求幫助?
(相關資料圖)
這里可以提供哪些服務?
有哪些救助流程和要求?
今年6月19日,是第十一個全國救助管理和托養機構“開放日”。今天,市民政局組織開展關愛保護未成年人暨“科技賦能筑大愛,溫情救助守初心”全國救助管理和托養機構開放日活動,深入展示未成年人及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服務、尋親等工作情況,增進社會各界對救助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活動現場,受邀參加活動的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救助管理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負責人、媒體記者、愛心人士等走進市兒童福利院、社會救助中心、怡樂新村托養中心,深入了解近年來未成年人保護、救助工作標準化、制度化、規范化建設成果,尤其是在救助創新、照料服務、救助尋親、源頭治理、落戶安置等方面的經驗做法,零距離感受溫情救助。
有花園式的生活環境,無微不至的照顧,更有濃濃的愛……市兒童福利院院內設有兒童養育、醫療康復、社工特教、文化娛樂等配套功能,現有棄嬰兒83名(含家庭寄養13名、成人機構托養30名),雖然重殘兒童占絕大多數,但在社會各界的關心關愛下,孩子們在福利院的大家庭中得以幸福成長。通過一系列專業化、規范化的教育教學和康復訓練,許多孩子在體能、智力、語言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部分孩子成功回歸家庭和社會。據了解,我市現有未成年人19.6萬余名,其中孤棄困境留守兒童1000余名。義烏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積極引領14個鎮街未保社工站和10余家社會組織傾力打造“益路同行”“慈愛春蕾”“彩虹天使”等10余個關愛困境兒童品牌項目,開展關愛幫扶活動700余次,服務困境兒童3000余人次。社會組織關愛聯盟現有100余家社會組織加盟,累計走訪關愛困境兒童1000人次。
從“收容遣送”到“救助管理”,市社會救助中心見證著城市的變革與發展,也見證著無數家庭的悲歡離合。離家在外、自身無力解決食宿、正在或即將處于流浪或乞討狀態的人員,包括走失、務工不著、家庭暴力受害者等臨時遇困人員都可以在這里得到救助。中心始終堅持“應救盡救”和“自愿求助、無償救助”工作原則,協同公安、執法、鎮街等部門扎實開展救助管理工作,建立了以救助管理機構為主體、鎮街為依托、社會組織為補充的救助服務網絡,今年累計救助424人,其中男性362人,女性62人,未成年17人。目前,中心啟動暖心“義”家提升改造工程,對原來的救助用房進行了修繕提升,各區域增加了文化軟裝,展示了義烏名人畫像、義烏標志性建筑、義烏精神等文化內容。市民在街上遇到流浪乞討人員時,可以撥打社會救助中心24小時值班電話85522362或撥打 110,協助護送他們到中心接受救助。
座談會上,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分別向受邀人員介紹了未成年人關愛保護、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基本情況、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情況和工作成效。與會人員對我市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和救助管理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贊揚,并圍繞青少年心理干預、未成年人精準幫扶、社會救助中心環境美化提出合理建議和意見。
"我們希望通過全國救助管理‘開放日’活動,讓群眾了解未成年人保護、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政策,知曉救助渠道,遇到困難及時尋求救助?!笔忻裾窒嚓P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市民政局將拓展工作思路,豐富活動形式,不斷提高社會救助政策知曉率,助推義烏社會救助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