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悲劇的開始,只是 40小時前的一桶冷水,一桶想用來消暑的冷水。在患者將這桶冷水澆到自己身上之前,他是一個被旁人認為“身體棒得可以打死老虎”的人。可澆完冷水后,他就開始出現了持續性的胸悶。一開始,他以為自己只是中暑了,就一直熬著沒去醫院。幾個小時后,他發覺情況越來越糟,還出現了胸痛,立即趕到當地醫院看,結果發現,居然是大面積的心肌梗死。當地醫院也很專業,趕緊給他做了介入,用支架開通了完全堵塞的前降支,但他的情況仍在一點點地變差,血壓開始支撐不住,胸悶再次加重,身體內環境也逐漸崩潰。終于在到達我們醫院的那一刻,他的心臟徹底停工了。希望大家都能吸取教訓,避免驟冷刺激,減少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類似的意外事件,幾乎每個夏天都會發生:北京中醫藥大學羅大倫博士曾刊文講道,自己的一位親屬,剛過70歲,就在一次洗澡時突然倒地去世了,心源性猝死,令人悲哀。遼沈晚報曾報道,2013 年夏季,沈陽40歲男子晨跑后洗了一個冷水澡,結果引發心梗,倒在浴室再也沒有搶救過來。法制晚報也曾報道過類似案例,2012年夏天,北京一名19歲的年輕小伙洗澡后和同事聊天中突然發生心臟驟停,雖然經過現場同事搶救短暫恢復了心跳,但最終仍未搶救過來。好好地洗個澡為啥就出意外了?以下這個原因千萬要重視!
01
洗澡的溫度不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為了保護皮膚,水溫不宜太高,應與體溫接近,一般以35℃~40℃ 的溫水為宜。
若水溫過高,會使全身表皮血管擴張,心腦血流量減少,發生缺氧;水溫過低則會使皮膚毛孔突然緊閉,血管驟縮,出汗散熱受阻。
夏天有些人尤其喜歡洗冷水澡,但從熱環境突然進入到冷水澡的環境中,很容易引起意外。所以,不要因為一時貪涼而再洗涼水澡了。
02
洗澡的時機不對
1.腦力勞動后洗澡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頭腦風暴”后都很喜歡洗澡“醒神”,但是,要注意,在腦力勞動后不宜立刻洗澡,應該休息片刻再洗。這是因為腦力勞動時大腦高速運轉,對血液需求量非常大。如果立刻洗澡,血液會向體表皮膚轉移。而在洗澡過程中,體表對血液的需求量大,這很可能會立刻造成大腦供血量迅速降低,引起供血量不足,導致暈厥。2.飲酒后洗澡
酒和熱水的刺激,會導致體表血管擴張,大量血液從內臟轉移到體表,腦、心、腎等重要臟器會因此出現缺血缺氧,很容易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老人一定要提高警惕。3.運動后立即洗澡
因為機體受到熱水刺激后,會導致肌肉和皮膚的血管擴張,使流向肌肉和皮膚的血液進一步增加,導致其他器官供血量不足,尤其心臟和腦部。特別是對患有高血壓或冠心病的人來說,一旦引起心臟和腦部嚴重供血不足,很可能導致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的急性發作。4.感冒體虛時洗澡
老人感冒體虛時,洗澡容易出現意外,一定要等身體好了之后再洗澡,一定要洗澡,要在家人照料下進行。5.飯后立刻洗澡
因為飯后一小時,血液主要集中在胃腸道,此時洗澡,會加劇心臟缺血。03
洗澡的時間不對
有些人洗澡習慣“泡在水里”。愛干凈是好事,但洗澡時間過長對身體并不好。洗澡時間最好控制在30分鐘內,老人、小孩及心血管患者最多不超過20 分鐘。時間過長,會導致交感神經長時間興奮,心跳和血壓上升,導致心臟負擔增大。04
洗澡的順序不對
洗澡第一步應該先做什么?洗頭?錯了!先洗頭的話,容易導致由于冷熱交替刺激而造成的頭部血液流通不暢,誘發腦血管疾病。所以,建議先用熱水沖一會兒之后,等身體適應了再洗頭。清洗身體也是有順序的,應先從遠離心臟的四肢開始,再清洗軀干。記住不要為了過度清潔,反復使用毛巾在肌膚上搓擦,你洗的是皮膚不是鐵皮,否則易損傷皮膚,使皮膚角化層脫落,皮膚會更干燥。05
洗澡前的準備不對
洗澡前,最好先喝杯熱水,讓身體保持溫暖狀態,也避免洗澡時汗液流失而造成的口渴。最后提醒大家:保證浴室通風也非常必要。因為高溫、高濕的密閉環境可能使人出現胸悶氣短、頭暈眼花等不適。另外,需格外小心地面濕滑,滑倒摔傷!來源:健康時報 科普中國(本內容版權歸原發布機構和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謝謝!)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