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資訊 >  >> 
打造近零能耗綠色校園,解密深圳這所小學的“逆襲之路”

時間:2023-07-10 21:21:48    來源:羊城派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曉旭

創辦于1985年的深圳龍崗坪地六聯小學,在歷經數十載時光的洗禮后,存在安全隱患大、空間利用率低、人均能耗和碳排放高等問題,已不再能滿足當下教學活動的要求。2023年3月,六聯小學啟動綠色低碳改造,不僅升級采用更節能的技術,減少建筑能耗,還在生態樓、教學樓等屋頂鋪設光伏,實現建筑本體年發電量14.5萬度。改造完成后,該校將成為全國首個光儲直柔小學、深圳市首個既有建筑改造的近零能耗小學。


(相關資料圖)

具有這么多頭銜的坪地六聯小學,是如何實現“老破小”向“高新智”逆襲的?7月10日,全國節能宣傳周第一天,記者走進坪地六聯小學,親身體驗這所近零能耗綠色校園。

讓校園重新煥發生機

2021年12月16日,作為2021碳達峰碳中和論壇暨第九屆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重頭戲之一的“碳路先鋒,龍崗先行”主題研討會在深圳國際低碳城舉行。研討會上,深圳市龍崗區正式發布《龍崗區節能減碳總體方案》,提出要謀劃實施“五個一”節能減碳示范項目,即“1個學校、1個醫院、1個園區、1個企業、1個社區”,并計劃在第十屆國際低碳城論壇發布一批龍崗區先行探索實施的節能減碳實踐案例,向全世界展現龍崗區近零碳技術及場景化方案應用,旨在推進國際低碳城雙碳產業發展,提升國際低碳城雙碳影響力,起到雙碳示范效應。

為此,龍崗區選取坪地街道六聯小學作為近零碳學校場景示范項目。中建科工通過綠色低碳改造,解決現有校園本身的安全隱患及空間利用問題,打造“安全、綠色、智慧、示范”校園,讓這所80后老校重煥新生。六聯小學安全隱患整治及節能改造提升工程于2023年3月開工,目前一期改造已完成,二期改造進入收尾階段。據中建科工項目負責人介紹,改造完成后,該校將成為全國首個光儲直柔小學、深圳市首個既有建筑改造的近零能耗小學。

據悉,該項目秉持“輕輕觸碰的附著式更新”理念,少動土建,多用鋼構,最大可能地使用模塊化、裝配式、預制化和產品化的施工方式,采用分期施工的方法,避免了施工過程對學生上下課動線影響。采用鋼結構裝配式打造的“綠盒子”平臺,極大地縮短了平臺施工時間,大幅降低了建設過程能耗以及對師生教學生活的影響。項目通過對校園入口的改造以及對風雨連廊和架空層的激活,讓校園重新煥發生機。項目還對教室空間進行智能化升級,對校園安全事件頻發的場地采取了智慧管理,通過人車分流等形式保障師生的安全。

2023年7月6日至7日,在首屆中國光儲直柔大會(2023)上,坪地六聯小學項目獲得了由中國建筑節能協會頒發的“建筑光儲直柔十佳示范案例”獎。

打造零碳教育示范校園

7月10日下午,記者在六聯小學樓頂看到,這里鋪滿光伏板。項目負責人介紹,在改造過程中,項目充分挖掘學校屋頂光伏資源,在生態樓、教學樓等屋頂鋪設光伏,并利用MPPT算法確保變化的太陽能產生穩定的直流輸出,實現直流并網,減少交直流轉換功率損失,提升發電量5%-30%,實現建筑本體年發電量14.5萬度,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提高53.77%。

六聯小學的綠色低碳“黑科技”不止于此。在學校的固碳花園旁,有一個長10.4米,寬3.9米,高3.2米的“超級充電寶”,又被稱為“能量魔方”。它是由中建科工自主研發,并用模塊組裝,集光伏發電、儲能、直流配電、柔性用電于一體的光儲直柔綜合智慧能源箱,具備省時、省地、省電等特點,是整個“光儲直柔”校園的能量控制中樞。該產品目前全國僅有極少數企業可集成,居于全國領先地位。綜合智慧能源箱具備對市電、光伏發電、儲能和建筑物用電的平衡調節功能,可為近零能耗校園提供高效、穩定、柔性的用電,實現“削峰填谷”的目標。

此外,項目為綠色校園打造了一個能碳監控管理平臺,作為能碳管理的“智慧大腦”,通過智能傳感器和計量裝置,實時、分類分項監控建筑能耗、光伏發電數據、室內外溫度等信息,提供碳排放情況和能耗情況的可視化監控界面,實時掌握校園的碳排放情況,賦予學校產能、耗能、碳排放等數據可視、可優、可管的能力。在節能技術方面,項目選用高效能保溫巖棉、雙層中控low-E玻璃等新型材料和橫向遮陽板造型升級圍護體系,減少建筑能耗,顯著改善室內熱舒適性。升級老舊的空調系統,實現AI節能;優化照明系統,實現智能照明;應用直流燈、直流風扇等直流設備,降低設備能耗。改造后,近零能耗生態樓每年可節約用電28萬kWh,減少1.3噸CO?排放,相當于植樹造林3250棵。

“雙碳”背景下,六聯小學改造項目提出“校園碳匯”。比如,在零碳展廳設置定制化低碳展示藝術品供學生參觀學習;在固碳花園栽種高固碳值代表性植物,引導學生按班級認養苗圃,進行苗圃固碳積分賽,利用實踐課親自動手制作可視化植物標識牌;在樓梯間、走廊掛設低碳教育展牌、掛畫,在食堂外側設置廢物回收菜墻等,引導孩子們親自動手參與打造教學與娛樂相結合的生態園。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黃磊

校對 | 彭繼業

關鍵詞: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