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智能電網在線訊:日前,山西、山東、上海等多個省(市)發布了工業領城碳達峰實施方案,各地實施方案中都根據自身發展情況,提出了對于電力裝備領域發展的重點任務。
(資料圖)
北極星輸配電網梳理如下:
《青海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圍繞電力裝備、化工通用裝備、重型機械、汽車、軌道交通、農機裝備等領域綠色低碳需求,聚焦重點工序,加強先進鑄造、鍛壓、焊接與熱處理等基礎制造工藝與新技術融合發展,實施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推進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聚焦軌道交通裝備、高檔數控機床等產業,提升關鍵技術裝備應用水平,重點發展高檔數控機床及智能加工設備、有色金屬產業配套裝備、專用設備、軌道交通裝備、農牧機械裝備和無人機與工業機器人等智能化裝備產品,以西寧為主體建設西北智能制造創新中心和智能制造業基地。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技術攻關,加快推廣抗疲勞制造、輕量化制造等節能節材工藝。研究制定風電、太陽能、儲能、配電等裝備和技術綠色低碳發展路線圖。到2025年,一體化壓鑄成形、無模鑄造、超高強鋼熱成形、精密冷鍛等工藝技術實現產業化應用。到2030年,創新研發一批先進綠色制造技術,大幅降低生產能耗。
《山東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工作方案》
裝備制造。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工業母機、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軌道交通裝備、高端工程機械、智能農機裝備、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等,突破發展動力裝備、氫燃料電池、液壓系統、軸承等核心基礎零部件,推動先進鑄造、鍛壓、焊接、熱處理與切削加工等基礎制造工藝與綠色低碳新技術融合發展。加快研發推廣高效增材制造、復合材料構件制造、復雜鑄件無模成形、輕量化制造等先進節能節材工藝。到2030年,創新研發一批先進適用綠色低碳制造技術,降低生產能耗,推動裝備制造業綠色化發展。
《西藏自治區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依托援藏等多渠道資源,加強多層次、多形式的產學研合作,研究開發面向高原需求、符合高原特點的綠色低碳技術裝備。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開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鼓勵設施、數據等資源開放共享。完善綠色低碳技術和產品檢測、評估、認證體系。
重點推廣適合高原特色的六級預熱預分解、兩檔式短窯、第四代篦冷機、新型燃燒器等先進燒成系統技術、高選擇性催化、余熱高效回收利用、多污染物協同治理超低排放、干法粒化除塵、工業廢水深度處理回用、高效提取分離、高效膜分離、選礦自動化、高原型節能高效電機等工藝裝備技術。通過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等政策,支持綠色低碳技術裝備、材料推廣應用。
《山西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加強對生產過程能源消費、污染物排放、原輔材料使用的數據統計和分析,加強產品生產全生命周期管理。圍繞薄弱環節,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提升核心基礎零部件性能穩定性、質量可靠性和使用壽命等指標。加強新技術研發,在煤機裝備領域,支持企業突破智能礦山與智能化開采、復雜煤層安全高效開采等關鍵技術;在重型機械領域,加大結構材料輕量化、先進增材制造、綠色制造以及智能運維等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在鍛鑄造領域,加強企業間協作,開發特色精密、高端鑄鍛造件。提升裝備制造產業能級,推動軌道交通裝備、通用航空制造業、船舶海工裝備、智能制造裝備等高端裝備制造業和通用航空制造業集群化、規模化發展,依托鋼鐵產業發展提升裝備制造原材料供給質量,延伸裝備制造產業鏈,做大做強風電、光伏、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到2030年創新研發一批先進綠色制造技術,大幅降低生產能耗。
推動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推動鋼鐵、建材、焦化、化工、裝備制造等行業協同耦合發展,引導煤電材、煤焦化氫、鋼焦化氫等一體化高效循環發展。推動特鋼材料、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風電裝備、氫能、鋁鎂精深加工、光伏、現代醫藥、第三代半導體、合成生物等重點產業建鏈、延鏈、補鏈、強鏈,發揮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作用,引領產業鏈上下游低碳發展,打造一批縱向關聯、橫向耦合、綜合競爭力強的優勢產業鏈。
《河北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裝備制造。圍繞電力裝備、石化通用裝備、重型機械、 汽車、船舶、航空等領域綠色低碳需求,聚焦重點工序,加 強先進鑄造、鍛壓、焊接與熱處理等基礎制造工藝與新技術 融合發展,實施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加快推廣抗疲勞制造、 輕量化制造等節能節材工藝。研究制定電力裝備及技術綠色 低碳發展路線圖。到 2025 年,一體化壓鑄成形、無模鑄造、 超高強鋼熱成形、精密冷鍛、異質材料焊接、輕質高強合金 輕量化、激光熱處理等先進近凈成形工藝技術實現產業化應 用。到 2030 年,創新研發一批先進綠色制造技術,大幅降 低生產能耗。
培育發展綠色新興產業。高效光伏設備、先進風電設 備、智能電網裝備、高效儲能裝備、氫能裝備等新能源產業; 先進金屬材料、碳基新材料、電子信息材料、高性能復合材 料、新型功能材料、綠色化工新材料、前沿新材料等新材料 產業;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儲氫、儲熱 等儲能產業;動力電池、核心關鍵零部件、氫能重卡、氫能 商務車、電動汽車整車制造等新能源汽車產業;高效節能節 水、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治理、土壤修復、固體廢棄物處 理處置、資源循環利用等節能環保產業。
《貴州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實施變壓器、電機等能效提升計劃,推動工業窯爐、鍋爐、壓縮機、風機、泵等重點用能設備系統節能改造升級,推廣稀土永磁無鐵芯電機、特大功率高壓變頻變壓器、三角形立體卷鐵芯結構變壓器、可控熱管式節能熱處理爐、變頻無極變速風機、磁懸浮離心風機等新型節能設備。
推動綠色低碳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建設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項目孵化器、創新創業基地。推動綠色低碳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工程化、產業化應用。發揮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引領作用,推進先進適用節能技術、系統性解決方案成果轉化應用。
《河南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實施變壓器、電機等能效提升計劃,推動工業窯爐、鍋爐、電機、泵、風機、壓縮機等重點用能設備節能改造升級。重點推廣稀土永磁無鐵芯電機、特大功率高壓變頻變壓器、變頻無極調速風機、磁懸浮離心風機等新型節能設備。加大力度推動實施工業節能診斷,引導企業開展高耗能落后設備核查,全面淘汰落后的能耗過高的用能設備和產品。
《浙江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大力培育發展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綠色環保、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一批未來產業。各地各相關部門要將土地、能耗、金融等資源要素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傾斜,優先保障戰略性新興產業及產業鏈關鍵環節重大項目落地實施,推進我省工業結構低碳化。“十四五”期間,力爭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以上。
加快節能降碳技術攻關。以新能源、新材料、氫能、高效儲能、綜合能源優化利用、再生資源利用、減污降碳協同、碳捕集封存利用等領域為重點,集中優勢資源推動綠色低碳共性關鍵技術、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和相關設施裝備攻關,形成一批原創性引領型科技成果。發揮大企業引領支撐作用,支持行業龍頭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和行業上下游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加大關鍵核心低碳技術攻關力度,加快工程化產業化突破,培育認定一批高新技術企業。
加大能源生產領域綠色低碳裝備供給。實施“風光倍增工程”,構建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推進光伏基礎材料、核心裝備、太陽能電池及部件智能制造,提高光伏產品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水平。到2025年,培育一批提供先進成熟智能光伏產品和服務的光伏企業。持續推動陸上風電機組穩步發展,加快大功率固定式海上風電機組和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研制,重點攻克變流器、主軸承、聯軸器、電控系統及核心元器件,完善風電裝備產業鏈。推動太陽能光伏、新型儲能電池、重點終端應用及有關信息技術等能源電子產業高質量發展。
大力發展綠色智能船舶,加強船用混合動力、電池動力、氨燃料、氫燃料等低碳清潔能源裝備研發,推動內河、沿海老舊船舶更新改造,加快新一代綠色智能船舶研制及示范應用,提升國際航行主力船隊綠色智能水平。積極發展電動無人機等新能源航空器。
《陜西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以數控機床、新能源汽車、航空等24條重點產業鏈為引領,推行綠色供應鏈管理,努力培育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全國領先、陜西特色的產業集群。以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為導向,創新實現集成電路、光子、高檔數控機床等領域產業化,積極布局人工智能、氫能、未來通信技術、北斗導航、生命健康等一批未來產業。發揮我省能源工業、信息技術、裝備制造、新材料等產業基礎優勢,培育一批能源、工業、建筑、交通、民用低碳裝備優秀技術企業,推動低碳裝備制造業集聚發展。
裝備制造業低碳發展行動。圍繞電力裝備、石化通用裝備、重型機械、汽車、航空等領域綠色低碳需求,聚焦重點工序,加強先進鑄造、鍛壓、焊接與熱處理等基礎制造工藝與新技術融合發展,實施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加快推廣抗疲勞制造、輕量化制造等節能節材工藝。到2025年,一體化壓鑄成型、無模鑄造、超高強鋼熱成型、異質材料焊接、輕質高強合金輕量化、激光熱處理等先進近凈成型工藝技術實現產業化應用。到2030年,研發創新一批先進適用綠色低碳工藝,生產能耗大幅降低。
能源生產領域綠色低碳裝備供給。推動太陽能光伏、新型儲能電池、重點終端應用、關鍵信息技術產品協同創新。加快基礎材料、關鍵設備升級,提高光伏產品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水平。支持低成本、高效率光伏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應用,落實儲能電池等行業規范條件、綜合標準體系。加快提高多晶硅電池及組件生產工藝及技術水平,優化太陽能光伏發電整體解決方案,進一步做大光伏玻璃、光伏設備等配套產品。
《重慶市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大力發展綠色低碳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擴大綠色新興產業在全市制造業中的增長占比。圍繞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型電子產品、先進材料、專業軟件開發、節能環保裝備、清潔能源及儲能等綠色新興產業不斷引優培強,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綠色低碳企業。
加大綠色低碳產品供給。推動企業以自我聲明或自愿性認證方式開展綠色低碳產品認證,按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開發綠色設計產品,探索開展低碳原料替代、產品碳足跡核算等。以儲能電池與超級電容、風力發電、氫能源、智能電網等能源供應成套裝備為重點,加大能源生產和消費領域綠色低碳裝備供給。在大氣污染治理、固廢處置處理、廢水治理、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領域培育裝備制造龍頭企業,增加資源能源使用環節綠色低碳裝備的供給。支持新能源汽車在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的推廣應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川渝“氫走廊”等示范項目,加快新一代混合動力、LNG動力、電池動力等低碳清潔能源智能船舶應用。推動氣凝膠企業加快硅基氣凝膠產品工程化、產業化步伐,開發氣凝膠絕熱氈、氣凝膠隔熱板(紙)、氣凝膠涂料、氣凝膠纖維等產品。加快開發保溫墻板、在線LOW-E(低輻射鍍膜)玻璃、汽車天幕玻璃、光伏一體化建筑用外墻玻璃、輕質高強陶瓷、節水衛浴、消納固廢的混凝土及干混砂漿等綠色建材產品,促進綠色建材與綠色建筑協同發展。
《江蘇省工業領域及重點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
圍繞低碳轉型深度布局產業鏈,深入實施產業強鏈行動,以低碳化、數字化、高端化、智能化為方向,鞏固提升特高壓設備、生物醫藥、晶硅光伏、風電裝備、高端紡織、高技術船舶等產業鏈整體競爭力,做強集成電路、軌道交通、5G、新型醫療器械等產業鏈優勢環節。推進一批支撐產業綠色技術升級的自主知識產權布局,打造一批符合未來低碳產業技術變革趨勢的整機或終端產品。
推動沿江高標準培育新型電力裝備、軟件和信息服務、物聯網、納米新材料、新型碳材料等先進制造業集群,打造長三角北翼高端制造產業帶。大力發展沿海新型海工裝備、高技術船舶、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裝備等海洋特色產業,推進化工、鋼鐵等臨港產業高端綠色化發展,著力打造高水平的產業發展示范帶。加快蘇北產業綠色發展,支持蘇北地區工程機械、生物醫藥、釀造(酒)等優勢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因地制宜加快傳統特色產業振興發展。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鏈。強化基礎研究支撐,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賦能,不斷壯大節能環保、生物技術和新醫藥、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航空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圍繞高效光伏制造、海上風能、生物能源、智能電網、儲能、智能汽車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引領綠色產業發展的新能源裝備制造領軍企業。在基因技術、空天與海洋開發、量子科技、氫能與儲能等前沿技術領域,實施未來產業培育計劃,建設未來低碳產業試驗區。加快發展碳匯產業,加強以碳捕集利用及封存(CCUS)為核心的負碳技術研發,提前布局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回收、資源化利用裝備研發與制造。
《天津市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印發實施《天津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十四五”規劃》,持續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領域,全面提升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能級,壯大新動能底盤,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著力提高產業發展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圍繞電力裝備、石化通用設備、重型機械、汽車、船舶、航空等領域綠色低碳需求,聚焦重點用能工序,加強先進鑄造、鍛壓、焊接與熱處理等基礎制造工藝與新技術融合發展,智能化、綠色化提升制造工藝。加快推廣抗疲勞制造、輕量化制造等節能節材工藝。到2025年,一體化壓鑄成形、無模鑄造、超高強鋼熱成形、精密冷鍛等先進近凈成形工藝技術達到一定創新。到2030年,創新研發應用一批先進適用綠色低碳工藝,大幅降低生產能耗。
《湖南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重點推動裝備行業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大力發展電動化工程機械、汽車、農機、船舶、航空和新型能源及電力裝備等綠色裝備,加強高性能動力電池、高效驅動電機、氫燃料電池及動力系統等技術協同攻關和應用,優化裝備行業能源動力結構。加大綠色制造關鍵技術和工藝的創新應用,加快推廣抗疲勞制造、輕量化制造等節能節材工藝以及再制造技術。研發推廣先進近凈成形工藝技術。積極推進裝備產品綠色化認定、制造過程綠色化改造以及裝備產品綠色化標準體系建設。鼓勵企業發展智能化、無人化裝備產品,開發面向特定場景的智能成套生產線以及新技術與工藝結合的模塊化生產單元,建設基于精益生產、柔性生產的智能車間和工廠,推廣應用數字化設計、遠程運維服務、個性化定制等模式。到2025年,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的核心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加大能源領域綠色低碳產品供給。圍繞新型電力系統構建,推進智能電網、風電、太陽能、儲能、氫能、核電、地熱能等領域電力裝備綠色低碳發展,打造支撐能源清潔生產和能源綠色消費的低碳裝備供給體系。推動風電裝備向大容量、高功率、智能化方向轉型,開展變流器、主軸承等關鍵技術攻關,重點發展海上風力發電機組整機、高風速智能大功率機型等。統籌能源電子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在電網裝備領域的融合應用,推動光伏、新型儲能、重點終端應用、關鍵信息技術產品協調創新。積極推動特高壓輸變電、柔性輸電技術裝備開發。實施智能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并開展試點示范,推動分布式光伏發電成套裝備及智慧光伏發電系統研制及產業化。
《上海市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圍繞汽車、電子信息、船舶、航空、電力裝備等領域綠色低碳需求,聚焦重點工序,加強先進鑄造、鍛壓、焊接與熱處理等基礎制造工藝與新技術融合發展,實施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推廣抗疲勞制造、輕量化制造等節能節材工藝,加快一體化壓鑄成形、熔模精密鑄造、無模鑄造、真空壓鑄、超高強鋼熱成形、精密冷鍛、異質材料焊接、輕質高強合金輕量化、激光熱處理、激光焊接等先進近凈成形工藝技術產業化應用。
豐富低碳技術產品供給。加大節能、環保、資源綜合利用等低碳技術產品的評審及推廣力度,圍繞本市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實際,定期發布綠色技術目錄,組織技術推廣和供需對接,促進先進適用的工業低碳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新能源推廣應用,探索綠色低碳技術推廣新機制。
《黑龍江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大力發展科技含量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高、污染和碳排放強度低的裝備制造產業,培育壯大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智能農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序提升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利用比例,引導企業建設多能互補能源系統。加強鑄造、鍛壓、焊接與熱處理等重點工序環節先進基礎工藝與新技術創新推廣,加快節能節材工藝和先進環保裝備應用,持續開展電機和變壓器等用能設備節能提效改造,推進清潔生產工藝技術優化提升,賦能升級汽車傳統優勢產業。引導企業開發節能環保、高可靠性、長壽命和易回收的綠色低碳產品,逐步提升產品中再生資源替代使用比例。發展高端智能裝備產品再制造,提高整機及關鍵零部件再制造水平。大力推進裝備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融合發展,加快數字化改造,引導企業運用工業互聯網、數字孿生等技術,提升數字化設計、可視化精細化管理、智能化運維服務水平,構建數據支撐、網絡共享、智能協作的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到2025年,先進近凈成形工藝技術實現產業化應用。到2030年,行業節能降碳效果顯著,綠色低碳發展能力大幅提高。
建立綠色低碳工業領域科技專項和目錄,強化節能減碳、綠色環保等基礎理論和方法研究。聚焦重點行業,大力推動源頭控碳、過程控制和末端高效降碳等節能減排技術的研發創新。持續開展化工、汽車等傳統產業的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等技術突破,優先推進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產業的關鍵共性技術創新,重點圍繞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開展技術攻關,優先突破以原料燃料替代、短流程制造、輸配等大型終端用能為核心的節能減碳技術,引領高碳行業流程低碳再造。大力培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型企業,強化企業、科研機構和高校的技術創新聯動和共建共享,建立健全基礎共性技術創新中心和科研平臺。
《江西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加快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推廣應用。實施省級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專項,加快能源結構深度脫碳、高效光伏組件、生物質利用、零碳工業流程再造、安全高效儲能、固碳增匯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推動低碳零碳負碳技術實現重大突破。聚焦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利用、節能、氫能、永磁電機、儲能、動力電池等重點領域深化研究。瞄準儲能電池中關鍵基礎材料,集中力量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積極發展氫能技術,推進氫能在工業、交通、建筑等領域規模化應用。鼓勵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合理制定碳達峰碳中和技術路線圖,在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重點行業實施全流程、集成化、規模化示范應用項目。完善綠色技術目錄,加大綠色低碳技術推廣,開展新技術示范應用。
《重慶市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推動企業以自我聲明或自愿性認證方式開展綠色低碳產品認證,按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開發綠色設計產品,探索開展產品碳足跡核算。以儲能電池與超級電容、風力發電、氫能源、智能電網等能源供應成套裝備為重點,加大能源生產和消費領域綠色低碳裝備供給。在大氣污染治理、固廢處置處理、廢水治理、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領域培育裝備制造龍頭企業,增加資源能源使用環節綠色低碳裝備的供給。支持新能源汽車在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的推廣應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川渝“氫走廊”等示范項目,加快新一代混合動力、LNG動力、電池動力等低碳清潔能源智能船舶應用。推動氣凝膠企業加快硅基氣凝膠產品工程化、產業化步伐,開發氣凝膠絕熱氈、氣凝膠隔熱板(紙)、氣凝膠涂料、氣凝膠纖維等產品。加快開發保溫墻板、在線LOW-E(低輻射鍍膜)玻璃、汽車天幕玻璃、光伏一體化建筑用外墻玻璃、輕質高強陶瓷、節水衛浴、消納固廢的混凝土及干混砂漿等綠色建材產品,促進綠色建材與綠色建筑協同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