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陳穎 通訊員 杭建宣
老舊小區改造如何賦予新功能、展現老味道?
近日,30個杭州市2022年度老舊小區改造最佳案例出爐。
(相關資料圖)
老舊小區改造是事關城市發展和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這些最佳案例更是杭州高質量推進舊改工作的精華展現,“尖子生” 們好在哪里?
8月10日,潮新聞記者深入一線,跟隨評審專家走訪了其中3個小區。
延續歷史風貌
盤活社區空間
知味觀、青年會、杭州照相館……與湖濱咫尺之隔的青年路,是老杭州風貌的集聚地,文保建筑、老字號都多,老底子味十足。同時,青年路上的老舊小區也面臨寸土寸金,建設年份早,空間得不到利用的問題。
因此,涉及住戶居民5600戶的青年路社區舊改,一方面要與青年路街道的整體風貌相統一,另一方面也要著力解決老舊小區公共活動空間不足的短板。
如今,走進改造后的青年路社區,外立面改造參照了周邊歷史建筑——青年會與杭州照相館的建筑底色,采用了兩層仿古小紅磚,綠化造型結合宋韻文化特色,彩繪墻面則融合了“老杭州”特色,。
“除了在改造中不斷煥發青年路社區的‘經典之美’,我們還不斷‘拆改騰挪’,增加公共活動空間。”
湖濱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游廣敏用盤活空間來形容尋找社區服務場地的過程,“比如,我們通過多方協調,換租到了有關部門670㎡閑置倉庫,用于“幸福鄰里坊”建設,因地制宜盤活社區的碎片空間,增設了居民的休閑區。”
潮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以“湖濱晴雨”為主題的“幸福鄰里坊”覆蓋鄰里頤養園、托幼房、多功能大廳、茶坊和書吧,一樓有不少老年人正在書吧里享受閱讀的樂趣,二樓還有老年人在舞蹈房練舞。相聲、越劇等文化活動也將定期在社區居民家門口上演。此外,一直備受居民們期待的老年食堂也在幾天前正式上線。
“改造過程中,我們也引入了專業物業團隊構建長效管理機制。同時,物業的辦公場所也被拓展為社區居民的‘百寶箱’,為居民提供理發、維修、無線上網等服務。”
在走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為了提升社區居民幸福感,真正解決人們實際需求,街道先后組織社區居民開展了4次民意調查、2次民情懇談會,大到舊改項目確定,小到電梯外立面顏色選定,都充分尊重了居民的意愿。
小區資源共享
緩解供需矛盾
彩霞嶺社區,這么好聽的名字,它在哪兒?
這個社區位于太廟的東面,胡雪巖故居的后方,老杭州諺語“十門三關一口井,三山六嶺九條街”中的六嶺之一即是現在的彩霞嶺。皇城根腳下的這個老小區,改造前更像是老街弄。
”停車太難了””有的地方消防車都很難開進來””能不能給一老一小多一點活動空間”……過去,彩霞嶺社區干部接到過不少投訴和建議,讓他們無奈又頭痛。
“不是不想改,而是社區很多樓房都是房改房,最早的房子是1958年的,前期規劃缺乏前瞻性,特別是西區,建筑更加孤立。” 彩霞嶺社區有關負責人解釋,社區共計103幢196個單元,生活著居民4018戶約10000人,存在社區活動空間不足,組織活動無地開展情況。
借助這次老舊小區改造,社區通過拆除原12個小區之間圍墻,實現了小區資源共享。有的老居民說,“現在車輛可以選擇從平安里回遷地塊平如里小區進出,大的消防車也能開進來了,老年食堂為周邊老年人提供了餐食保障。大家去貼沙河綠道也不用繞圈子走遠路了,平安里小區直接開了道門。”
通過共享黃公廠弄、江城路、平安里、平如里小區等幾個小區的內部空間,彩霞嶺社區打造了1處戶外兒童活動公園、1處老年活動公園與5處景觀公園等7個公園,有效改善社區居民室外活動場地少的問題。
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二樓平臺是本次改造中居民最為滿意的一處。原本廢棄的平臺結合迎亞運主題,改造成了塑膠跑道,新增羽毛球網,供居民兒童日常健身活動。同時針對高平臺處地面落差大,不適合日常活動的問題,高平臺被打造成了屋頂花園,交由社區花友會運維。滿足活動開展需求同時,保證屋頂花園美觀度。
如今,通過合理規劃、空間復合利用等方法,彩霞嶺社區新增公共活動空間十余處,大大緩解了社區空間不足的客觀難題。
回應居民所需
“梯”升幸福感
“這個加裝的電梯附近加這兩個墩子晚上是否會有安全隱患?”“現在小區加裝了多少電梯?”在艮園小區,評審專家十分關注艮園社區的加裝電梯工作。
艮園小區是杭州市中心典型的老社區,住房多是上世紀80、90年代建成的。光獨居老人就有100多戶。就是這樣的老小區,本次舊改涉及小區50幢房子,已經安裝了十幾臺電梯,在潮鳴街道已安裝的電梯總量中占了不少的比重。
此前,艮園小區還實現了3個單元連片既有住宅加裝電梯。
對于居住在老舊小區的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來說,隨著上下樓難題的解決,居民在切身感受到便利的同時,獲得感和滿意度也大大提升。
舊改期間,為了幫助居民解決舊改中遇到的問題,社區還推出“居民訴求單”。“居民訴求單”的處理速度之快,在居民中廣為流傳。原先社區舊改臨時黨支部制定了一周一反饋的流轉速度,后來在周例會上改成了每日梳理,將“訴求單”分為即回件、時效件和不予受理件。
針對居民反映家里晾衣架拆除未安裝、停車棚臟亂差、腳手架搭建破壞了家中原有的裝修等問題,社區在接到訴求單后,即要求施工方和“娘家人”舊改動員隊的隊員一同上門核實情況,并共同約定維修時間,開出“時效訴求單”,一份給居民,一份交舊改臨時黨支部,由舊改臨時黨支部監督完成。
截至目前,艮園小區已解決居民訴求292件,拆改保籠2464只,“紅馬甲”監督巡邏隊發現問題106處,立改81處,調解施工方與居民矛盾糾紛60余起,增加小區車位50余處,增設口袋公園4處。
“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