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材料 >  >> 
不斷提升產業企業抗風險能力

時間:2022-03-03 12:17:04    來源:期貨日報網

由中期協和上期所聯合主辦的“穩中求進,服務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系列線上研討會日前順利落幕。系列會議圍繞有色、黑色以及能化產業情況,就新形勢下如何推動期現領域合作,實現產業鏈穩定運行,促進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深入探討。

地緣沖突加劇大宗商品供應憂慮

在全球疫情持續擾動、供需失衡尚未得到緩解的情況下,近段時間以來俄烏沖突的不斷升級,進一步引發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波動。市場人士認為,地緣沖突加劇對疫情下本就脆弱的全球產業供應鏈帶來威脅,尤其是與俄烏兩國密切相關的能源、有色市場面臨著最直接的供應風險。

中金公司大宗商品行業組長郭朝輝表示,在能源領域,供應風險打破石油市場穩態,油價猶如“站立的硬幣”,而俄烏局勢是當前“油價硬幣”倒向的關鍵,?同時使得高度依賴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的歐洲市場本就存在的天然氣短缺問題進一步加劇。在有色金屬市場方面,地緣沖突一方面會造成直接的出口限制,引發有色金屬市場供應風險;另一方面會通過歐洲能源價格推升遠期電價,從成本通脹路徑對電解鋁等價格形成支撐。

從當前來看,在地緣政治壓力帶來的供應沖擊持續發酵下,國際油氣市場價格不斷攀升,市場波動也在加劇。在海外市場帶動下,3月2日,國內原油期貨主力合約漲停并創下上市以來新高,年內至今累計漲幅達到33.66%。金屬方面,貴金屬在避險與抗通脹的雙重需求下,金銀價格年初至今漲幅均超5%。而在基本金屬方面,滬鋁、滬錫、滬鎳等品種今年漲幅均超過10%。

保障能源安全 提升應對風險能力

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聯合會市場信息部副主任范敏表示,能化產業作為我國重要的基礎能源和原材料工業,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健運行可以說是責任重大。特別是從今年來看,疫情還在不斷反復、國際地緣政治博弈加劇、全球經濟復蘇難度加大、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加快,在充滿不確定性、更趨復雜嚴峻的形勢下,行業穩增長的風險壓力確實不小。他認為,從期貨角度探討如何加強產融結合,對服務國家大局、促進實體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在范敏看來,上海原油期貨在上市四年時間里,充分發揮了價格發現及套期保值的基本功能,資源配置能力不斷增強,為石油企業風險管理平穩運營提供了重要的工具。作為我國期貨市場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品種,開創性的制度設計經受住了時間的檢驗,也為其他國際品種樹立了很好的標桿,上海價格的獨立性不斷增強,很好地反映了亞洲原油供需的關系,與歐美原油期貨形成良好的互補關系。

對于如何進一步發揮原油期貨及期權的市場功能他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繼續完善交易規則、構建交易體系、豐富交易品種,包括加強原油期貨的期轉現和交割的外匯管理,有效規避外匯風險,吸引更多國際市場參與者;二是制定發布原油指數,提高市場的標桿度和透明度,進一步豐富交割倉庫的布點,逐步構建多層次的金融衍生品交易體系,為生產企業和貿易商提供全產業鏈的套保平臺;三是加快產業鏈的品種體系建設,積極做好成品油期貨和天然氣期貨上市前期研究并擇機推出,為投資者提高更加完備的風險對沖和管理工具,有利于形成競爭、開放、規范、有序的全國成品油和天然氣的市場交易環境。

最后,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田磊博士認為,風險壓力既反映了短期沖擊,也凸顯了新舊能源體系轉化期能源安全問題的復雜性。保障能源安全,需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也需要更好完善包括期貨市場在內的市場機制。

發揮產融結合優勢 提升金屬產業運行質量

當前國際政治經濟不確定性因素、大宗商品市場風險外溢和輸入性通脹壓力,對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行帶來諸多挑戰,發揮期貨市場“壓艙石”的作用,推進深層次產融合作顯得愈發重要。

在有色市場方面,中國是世界有色金屬工業第一大生產和消費國,也是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屬現貨市場和最活躍的有色金屬期貨市場。有色金屬期貨成為中國商品期貨市場中最為成熟的產品系列之一,已基本形成了“期現共贏、助力產業發展”的良好局面。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重金屬部副主任彭濤表示,開展高層次、更高水平的產融合作,是推動有色金屬產業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市場支持手段。

目前來看,中期協原兼職副會長張宜生表示,在產業龍頭企業的模范帶頭作用下,產業企業通過期貨市場實現高效率、低成本的資源配置,同時通過期貨市場直接對接國際市場,實現資源的全球化配置,使得我國有色金屬工業成為市場化程度最高、適應國際市場變化最快、應對國際市場沖擊能力最強的行業之一。

在黑色市場方面,鋼鐵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在過去一年中,應對國內外需求形勢變化,努力克服原燃材料價格高位運行、環保成本大幅上升等困難,積極應對去產能、去杠桿和“雙碳”等重大課題,整體保持穩定運行。中鋼協市場調研部副主任劉彪表示,今后國內鋼鐵行業存在嚴控新增產能、保持供需平衡、保障資源安全、綠色低碳發展等政策導向。在上述要求下,鋼鐵行業轉型發展任務艱巨,高質量發展需求迫切。尤其在大宗商品市場劇烈波動的當下,應進一步加強黑色產業鏈產融結合。

據杭州熱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勞洪波介紹,黑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會面對不同特征的風險敞口,以黑色系下游終端出口型生產企業——熱聯聯江為例,公司的主要訴求是管理好原料采購成本,在接單前公司通過期貨市場價格可以進行利潤測算,從而選擇是否接單。在接單后,公司會立即建立套保頭寸鎖定原料端成本,同時建立配套的現貨采購渠道,確保在生產前買到現貨,并且確保購貨資金以及衍生品端的保證金準備,最后是根據不同的訂單周期與利潤情況安排生產銷售計劃。在這樣的操作下,公司可以根據現有的產能情況制定接單策略,在利潤高、產能充裕時選擇多接單,還可以將海外的訂單經驗運用到國內,主動尋找國內“一口價”的遠期訂單,最長可接1-3年的訂單,實現差異化競爭。

對于現貨企業而言,他認為運用衍生品手段的必要性在于降低企業生產經營中的不確定性,增強企業應對市場風險的抵御能力。這也對相關企業的期現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期現研究能力、渠道能力以及資金和風控能力。他表示,對于衍生品運用經驗不足的產業企業而言,也可以選擇和產業服務商進行合作,比如加工類企業和產業服務商合作,可以先使用原材料開始生產,根據所接訂單的情況隨時進行點價來確定結算價格,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終端類企業在運用衍生品的經驗比較成熟后,也可以和產業服務商一起服務上下游客戶賺取服務利潤。

關鍵詞: 大宗商品 有色金屬 穩定運行 不確定性 市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