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信息 >  >> 
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0億千瓦!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出爐!

時間:2022-03-14 16:37:03    來源:國際能源網

國家發改委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作了《關于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查,并請全國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著力解決煤炭電力供應緊張問題,推動煤炭增產增供和價格回歸合理水平,支持發電供熱企業紓困解難,提升煤電支撐保障能力,改革完善煤電價格市場化形成機制,擴大市場交易價格上下浮動幅度,加強煤炭、液化天然氣(LNG)等能源物資產運需銜接和運輸保障,確保民生和公共用能需求,推進全社會節約用電。發揮跨部門協調工作機制作用,做好化肥市場保供穩價工作。制定實施原材料價格上漲應對方案以及分品種保供穩價工作方案。發揮國家儲備市場調節作用,分批投放原油成品油和銅鋁鋅等國家儲備。

推進保鏈穩鏈強鏈,推進實施基礎軟件、工業母機、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施農網鞏固提升工程,進一步提升農村用電質量和水平。

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有序推進。出臺實施《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加快構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大力推動產業綠色轉型和能源結構調整,以甘肅、青海、內蒙古、寧夏、新疆等地的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加快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規劃建設。加大對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突破10億千瓦。積極建設性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格拉斯哥大會各項議題談判磋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上線交易,第一個履約周期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碳減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進一步完善,明確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嚴格能效約束,堅決遏制“兩高”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

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政策取向: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能耗強度目標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考核,并留有適當彈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主要考慮:按照“十四五”序時進度設置生態環境年度目標,推進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實施各項重點減排工程。同時,綜合當前經濟發展實際、保障能源供給安全與實現節能降碳目標等因素,將能耗強度目標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考核,留有適當彈性,既為保障經濟平穩運行留出合理用能空間,也能有效推動地方保持節能工作力度,兼顧發展和減排、當前和長遠,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穩步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為實現“十四五”時期能耗強度降低目標提供支撐。

統籌高效做好煤電油氣運調節。充分發揮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部際協調機制作用,壓實地方政府、部門、企業責任,堅持先立后破、民生優先,確保能源安全供應。增強國內資源生產保障能力,加快油氣、礦產等資源勘探開發,鞏固發展增儲上產良好勢頭。保障電煤供應,加大重點產煤地區和運力緊張地區的電煤運輸保障,完善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提升電力保障能力,確保穩定可靠充足供應,完善新能源上網電價機制,提高天然氣氣源保障水平。有序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優化。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加強精細化用能管理,確保民生和公共用能需求,推動能效低于基準水平的重點行業企業有序實施改造升級,推動全社會加強節約用電用能。完善國家戰略物資儲備制度。

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主要任務:

推動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清理轉供電環節不合理加價,支持地方對特殊困難行業用電實行階段性優惠政策。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推進省級管網以市場化方式融入國家管網,打造油氣“全國一張網”。推進燃氣發電、核電上網電價形成機制改革,完善風電、光伏發電新能源價格形成機制,完善高耗能行業階梯電價政策,完成第三監管周期輸配電價改革。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完善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堅持“全國一盤棋”。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積極發展分布式新能源,積極推動海上風電集群化開發,穩妥推進西南等地大型水電基地建設,大力發展抽水蓄能,在確保絕對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提升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消納能力。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二個履約周期管理。實施節能降碳改造升級。積極研究開發碳捕捉利用與封存技術。優化完善能耗雙控政策,合理增加能耗總量彈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全面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強化工業、交通和建筑節能,不斷降低單位產出能耗物耗和碳排放。對標能效標桿水平,推動能效低于基準水平的重點行業企業,有序實施改造升級,促進高耗能行業高質量發展。繼續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及應對氣候變化國際談判與合作,主動參與全球綠色治理體系建設,加強綠色經貿、技術與金融合作。

深入推進煤電油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推進石油儲備重大工程建設,加快華北、西北等地下儲氣庫新建和擴容達容建設。有序核增一批煤炭先進產能,加快提升煤炭儲備能力。加強抽水蓄能等調峰電源建設,繼續發揮傳統能源特別是煤炭、煤電的兜底保供和調峰作用,積極推進現有煤電項目改造升級。推進白鶴灘、羊曲等重大水電工程建設。加大力度規劃建設以大型風光電基地為基礎、以其周邊清潔高效先進節能的煤電為支撐、以穩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為載體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加快推進國家儲備建設,健全統一的戰略和應急物資儲備體系。

關鍵詞: 可再生能源 國民經濟 國家儲備 氣候變化 的前提下